近日,上海、浙江、江苏三地教育部门公布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均明确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同时,从今年起,义务教育阶段特长生招生也将全部取消。
在实施“公”“民”同招电脑摇号招生后,民办学校如何才能在不选生源或曰不拔尖的情况下办出特色而在学生和家长中仍然享有良好口碑的问题,是这一次招生改革的焦点问题。
从“选好学生”到“教好学生”要跨越的实在是一条常规教育难以跨越的教育理念鸿沟——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生;没有平庸的学生,只有平庸的老师。
事实上,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自己独特的智能强项,智能之间的不同排列组合显示出个体间具有能动性的智力差异。
传统智力理论认为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是以这两者整合方式而存在的一种能力。于是乎,“差生”的概念便这样错误地产生了。
20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定义智能是人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的能力,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于是乎,“差异生”的概念便这样正确地产生了。
“差生”与“差异生”是两个决然不同的概念:前者贬义,后者中性。
一个看不到学生之间差异的教师肯定是个庸师,“公”“民”同招电脑摇号招生而民办中学失去所谓“优质生源”的背景下,第一件要务是清除那些只会打题海的庸师,盖因“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车上装货,而是向油箱注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那么第二要务呢?
简而言之:把握好三要素。私塾教育有两大特点:其一,因材施教;其二,小班化。
就“因材施教”而言,必须超越常规主课与副科的概念而与“多元智能理论”的“八种主要智能”接轨;就“小班化”而言,必须从形式走向内容而远离数字游戏,在基础设施建设、课堂教学环节、班集体建设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综合的科学配套。
在吸取传统私塾教育两个优点的基础上,还务必实行走班制:“不把学生固定在一个教室,或根据学科的不同,或根据教学层次的不同,学生在不同的教室中自由流动上课。”
“走班制”在国内缘起于2014年12月16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系高考变化导致的高中教学方式变化的衍生物,能较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选择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增加学生们的主动学习性,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其实,“走班制”教育发达的国家早已有之。美国为世界上最早运用这种教学方式的国度,几乎所有公立、私立、特许中学的8至12年级都采用:“上课的教师和教室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选择适合的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教学内容、作业布置、考试难度不同;学生获得的学分也不一样。”
窃以为,民办中学只要牢牢把握“因材施教”“小班化”“走班制”三要素且有机结合,就一定能打破社会上那种由来已久的预言:“民办学校一旦失去了优质生源,必将难以生存!”
要知道,真正的“特长生”不应该是你通过优先“招生”而“抢”来的,而应该是你经过对学生的有关“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诸智能的分类开发教育而有的放矢地自己培养出来的。
“公”“民”同招,民办学校如何应对是一种高层次的教育智慧,估计大多数靠“掐尖”过教育好日子而固步自封的民办学校从此将一蹶不振!
红网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