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实践育人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重要抓手,是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效对接,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路径。河北金融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国家创新发展驱动战略,主动适应京津冀经济转型升级对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紧扣“新时代高水平应用型财经大学”建设目标,坚持“思政+专业+科技”新财经人才培养战略,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大力推进实践育人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践知,构筑实践育人大格局,打造实践育人大场域,搭建实践育人大平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推进实践育人,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做贡献、长才干,取得了良好成效。
顶层设计,构建“课程实验+综合实训+社会实践+学科竞赛+顶岗实习+创新创业”六位一体的实践育人教学体系。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始终坚持OBE教育理念,充分依托共建单位、合作企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深入行业领域开展周期性调查、分析、研究,研判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和人才需求趋势,认真分析国家、京津冀、雄安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本专业学生就业状况,结合学校办学定位,科学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由毕业要求设计课程体系,保证内外需求与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和社会适应度。强化实践育人,要求各专业依托和利用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等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合理安排各类实践教学环节,保证实践教学学分比重,经管文法类专业不少于总学分的30%、理工类专业不少于总学分的35%,在顶层设计上为学生专业意识与专业能力的养成规划蓝图。同时,依托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中心搭建了基本技能训练平台、专业基础实训平台、专业能力实训平台、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素质养成训练平台等五大实验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从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到创新创业训练的“实践育人四年不断线”的“立体化多维”实验(实训)教学体系。
图1 “课程实验+综合实训+社会实践+学科竞赛+顶岗实习+创新创业”
六位一体实践育人教学体系
多方共建,构建“基地+产业学院+金融服务工作站+创新创业平台+特色班”的多元化产教融合实践育人平台。秉持“校企合作共同体”理念,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建国家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个,校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37个,每次可接纳近3000人次实习,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校外实习环境;与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共建省级金融科技现代产业学院和4个校级现代产业学院,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按照专业对应岗位需求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开发新型课程、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与考核方式,逐步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产教深度融合模式;与市县政府合作建设“金融服务工作站”11个,推动区块链等最新技术研发成果在地方落地转化,为地方金融产业的发展提供全面而深度的服务;依托我校省级“众创空间”和大学生创业基地打造校内孵化器,使其成为培养创业能力,营造创业氛围的重要载体;探索校企共建新模式,组建“区域资本市场”、“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绿色金融”等系列特色班,此外,学校还组建了ACCA、CPA、出国预科班(本、专)等特色改革实验班,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承担理论教学与岗位实习教学任务,强化应用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校企合作,构建“实践教学+科技服务+行业培训+学生就业”的多功能校外实践育人基地。完善校校、校企、校地、校所及国际合作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育人机制和模式,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投入实践能力培养,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与行业、企业联合申报课题,鼓励教师承担企业管理、咨询和科技研发项目;积极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展企业员工培训,支持各教学单位培养选拔一批能够胜任企业高端培训、讲座的优秀师资根据行业企业需要对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一线职员进行主题宣讲和业务培训;改变单一式实习实践挂职模式,从项目、课程和技术入手,实现共研共管,以实验室建设、行业培训和成果转化为切入点,实现共建共享,采用校内外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贴近实习单位需求,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推进。依托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与深厚的行业资源,目前已与141家校外实践基地开展深入合作,建立多样化校外实践基地,实践育人成效显著。
双向发力,构建“内培外引+内外联动”的高素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近年来,学校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激励教师主动适应行业发展需求自觉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技能以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依托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以专题培训为基础、以提升应用能力为目标,强化教师培训,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引进来”——聘请行业、企业高管和业务骨干为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承担课程授课、论文指导、业务技能培训及职业就业指导等任务,将先进理念与前沿科技融入课堂,开拓学生视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送出去”——坚持“按需派遣、重点培养、保证质量、学以致用”的原则,分期分批将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派到生产、科研和实践的“一线”开展实践锻炼,使教师熟练业务、熟悉管理、熟识行业,积累教育教学素材,为实践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引进来”
“送出去”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