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所镇中心学校初中部新课标实践专题活动初见成效
为深化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理念,推动教学改革与学科建设,新学期我校继续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共读·共研·共成长”主题系列活动,聚焦新课标学习、研讨与实践,为新学期教育教学赋能增效。
一、系统学习新课标:理论筑基,明晰方向
各学科组将新课标学习列为重点任务,通过“共读+自选”模式夯实理论基础:
共读书目:全体教师研读《2022版新课标》《新课标解读》等书籍,通过线上打卡、笔记分享等形式记录学习心得。
专家引领:开学初,信息科技组组织教师回看《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转型》讲座,围绕“素养导向”“学业质量评价”等关键词,深入解析课标内涵,明确教学改革方向。
资源整合:学校为教师提供新课标配套案例集、跨学科教学资源包,助力教师从理论到方法的全面学习。
二、深度研讨新课标:聚焦问题,共谋策略
以新课标为指引,各学科组开展多轮主题研讨,推动理念向实践转化:
专题研讨:
物理组结合前期学习成果,围绕“如何将新课标理念融入教学设计”展开讨论,形成“单元整体教学”“情境化任务设计”等典型案例。
语文组针对“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设计分层作业和表现性评价工具,探索“教—学—评”一体化路径。
问题导向:数学组基于期末测评数据,分析学生核心素养薄弱环节,研讨“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方案,制定新学期精准教学计划。
跨学科联动:组织学科教师联合研讨“项目式学习”设计,打破学科壁垒,探索协同育人模式。
三、践行新课标:融入课堂,提质增效
新学期课堂教学以新课标为纲,注重素养导向与学科实践:
案例落地:
英语组设计“文化传承与国际理解”主题单元,通过真实情境任务引导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强化语言应用与文化意识。
化学组开展“生活中的科学探究”实验课程,将“科学探究与社会责任”素养目标融入实验设计与分析。
课堂创新:
历史组采用“史料研读+角色扮演”模式,培养学生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能力。
美术组联合信息技术学科,设计“数字美育”项目,融合创意表达与数字化工具应用。
成效反馈: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作品展示及阶段性测评,初步验证新课标实践对学生思维品质、实践能力的提升作用。
四、总结与展望
本次活动以“学—研—行”为主线,实现了新课标学习与教学改革的深度融合。未来,我校将持续推进以下工作:
常态化学习:每月开展“新课标微论坛”,分享学科实践案例。
跨学科协作:设立“新课标实践先锋组”,开发校本化课程资源。
成果辐射:组织教学开放日,展示新课标课堂成果,促进区域交流。
以书为舟,以研为帆。我校将继续以新课标为引领,深化教学改革,助力师生共同成长!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