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乡”传,小木耳已成大产业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我们社会实践小组向金米村进发…

——东南大学乡村振兴实践调研团赴柞水县调研圆满结束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我们社会实践小组向金米村进发。

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金米村,地处巍峨秦岭深处。金米村位于柞水县小岭镇东北部,总面积17平方公里,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共有4901718人。受困于地理环境,山大沟深的金米村土薄石多,耕地面积十分有限,曾经是极度贫困村。之所以取名“金米”,寄托了老百姓希望“山上有金,地上有米”的美好愿景。20204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金米村,进大棚,话收成,同乡亲们亲切交谈,在电商直播间里,点赞“小木耳、大产业”。

汽车通过几个隧道,沿着平坦的蔡李路,缓缓驶入金米村。七月的陕南地区,已经接连下过几天雨。两山夹峙,村西蜿蜒一条小溪,溪水潺潺,与淅淅沥沥的雨声共同奏响和谐安定的乐章。

一下车,湿润混杂着泥土芬芳的气息就扑面而来。在这清爽的气味中,夹杂着奇特的菌类香气。撑起雨伞,看那一栋栋干净整齐居民楼,一簇簇圆柱体菌袋,一朵朵肥硕木耳,别有一番风味。走近去瞧,种植最多的是黑木耳,干燥时是灰褐色,哑光磨砂质感;沾染了雨水之后似抹了油,润泽亮光。这小小的木耳,在村民辛勤汗水滋润下茁壮成长,在百姓洋溢着幸福的脸上喜迎丰收。“木耳虽小,通灵自然。木耳虽碎,地阔天宽”,不止一人为其作赋。《中国柞水木耳赋》| 柞水县人民政府 (snzs.gov.cn)

金米村种植木耳由来已久,但在2020之前只是小打小闹——木耳种植户仅有32户,基本以散种为主,37个大棚也是简易拱棚,村上人均纯收入9657元。近年来,金米村的木耳产业迎来了高速发展,170座大棚、500万袋黑木耳的规模稳坐全县木耳专业村第一名,使它成为柞水县国家级农业园区的核心区,全村160户都在营务木耳,人均纯收入达到17210元。2022年,全村种植木耳500万袋,产值高达1500万元。一组组不断刷新的数字,见证着金米村木耳产业的腾飞。

金米村是通过何种方式实现“大产业”呢?我们通过相关人员了解到,金米村通过“党员+农户”的发展模式,筛选出文化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党员致富先锋,联合产业大户组建技术指导团,带动群众就业创业、发家致富。金米村通过党建与产业的融合,引导和带动广大群众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形成了“支部引领、党员带动、群众参与”的良好发展格局。

我们一行人步入展销中心,各种包装好的木耳产品映入眼帘。

随着时代发展进步,电商平台成为柞水木耳销售的重要媒介。

在这里,我们学习了种植木耳的基本方法,从产品研发到废弃菌包循环利用,让人大有所获。金米村不仅有黑木耳、银耳等常见食材,玉木耳、金耳、血耳等木耳品种更是新奇丰富。除了制作成美味佳肴,木耳还有珍贵的药用价值。黑木耳滋补润燥、养血益胃、活血止血、润肺润肠。

参观学习了一个上午,我们进入到一家饭店休息整顿。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其中少不了木耳。我们大快朵颐鲜嫩爽滑的木耳,那鲜美的味道如同小花一般在味蕾上绽放。填满饥肠辘辘的肚子后,我们对饭店的员工进行了简单地采访。

从对话中不难看出,阿姨很满意村子的改变。政通人和,百姓安定和乐,幸福感提升。

村中随处可见“乡村振兴”、“牢记总书记嘱托 把小木耳办成大产业”等标语。

下一站,柞水溶洞。

柞水溶洞位于陕西省柞水县城南13公里乾佑河石瓮乡一带,距西安市79公里。已发现有佛爷洞、风洞、百神洞、天洞、云雾洞等溶洞118个,既有与桂林媲美的喀斯特溶洞群,又有山清水秀迷人的山峰美姿,岩溶洞穴群为西北地区规模之最大,被誉为“北国奇观”"和“西北一绝”。

在柞水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溶洞景区管理处及县旅游公司的正确领导下,秦岭柞水溶洞景区以承接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为己任,紧紧围绕“大旅游、大产业、大品牌”的发展思路,将柞水溶洞、古道岭、银杏谷三个独立景区进行资源整合,建成了一个生态与人文互动、自然与科技相衬、观光与体验交融的旅游胜地。2019年,柞水溶洞接待游客10.43万人次,直接收入766.32万元。通过询问工作人员,我们得知这里的旅游业一直在发展,从当初只有溶洞的几个项目,发展到现在“飞跃终南”、“地质博物馆”、“古道驿站”等众多游玩项目。从这些鬼斧神工的自然景点,发掘其背后无尽的历史价值与人文底蕴,铸就陕西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q444565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44456512@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