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青少年抑郁、焦虑、自卑自闭、网络沉迷等现象日益呈上升趋势,为保护未成年人尤其是孤困儿童的身心健康,10月27日,由半月谈杂志社、临沂市关工委、中共兰陵县委、兰陵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临沂“天下无孤”的实践和启示研讨会在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召开。研讨会旨在将孤困儿童保护与传承践行沂蒙精神相结合,为全国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尤其是孤困儿童帮扶保护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双重参考。
国家、省、市、县关工委相关负责人和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就当前未成年人保护、孤困儿童帮扶领域存在的问题与现象,结合临沂“沂蒙无孤”实践经验,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建设性建议。
图片说明:兰陵县委书记王康亮致辞
兰陵县委书记王康亮在致辞中指出,兰陵县坚持将关爱帮扶孤贫儿童,作为践行沂蒙精神的有力举措,鼓励“五老”志愿者和爱心人士成立志愿服务队伍(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创新“四扶”模式(扶贫、扶心、扶志、扶技),用心用情开展救助、关爱、帮扶工作,打造了“兰陵无孤·天下无孤”关爱品牌。目前,已开展法律援助、温情共建、济困助学等关爱活动30余次、覆盖儿童2000余名。2022年,兰陵县被认定为山东省未成年人保护试点县;2023年,兰陵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被评为山东省十佳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
兰陵县地处鲁苏交界,总人口146.2万,其中未成年人43.1万。目前,全县共有志愿服务队伍18支、优秀志愿者694名,“一对一”结对帮扶儿童577名,组织开展研学、夏令营等活动200余场次,累计投入帮扶资金450万元。成立“兰·禾”未成年人保护联盟,实施“小兰劝学”关爱项目,打造“小兰学堂”“微爱妈妈”等兰陵未成年人保护特色品牌。
图片说明:临沂市关工委主任朱绍阳致辞
临沂市关工委主任朱绍阳在致辞中表示,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临沂市委市政府及时研究解决关心下一代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真正做到了“有求必应、有请必到、有事必办”。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下,临沂市关工委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弘扬沂蒙精神紧密结合,于2018年4月,动员部分社会爱心人士,成立了临沂市手牵手孤困儿童心理辅导志愿服务团,启动实施了爱心志愿者与孤困儿童“手牵手圆梦行动”。5年多来,全市12个县区、156个乡镇街道全部成立分团,志愿者队伍壮大到8000多人,精准帮扶各类孤困儿童5317名,取得了替政府分忧、为社会解难、帮家庭纾困的多重成效。
图片说明:中国关工委办公室秘书处处长、一级调研员张吉斌发言
中国关工委办公室秘书处处长、一级调研员张吉斌在发言中说,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需要持续推动家校社合作,尤其要引导家长关心关注中小学生道德发展、心理建设,树立正确成才观。要依托家长学校和网络新媒体平台开设家长课堂,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帮助家长学习科学育儿和亲子沟通方法,提升预防、发现、干预儿童心理问题的能力。在聚焦特殊困难青少年群体开展关爱服务的同时,还要加强全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指导。
图片说明:临沂市手牵手孤困儿童心理辅导志愿服务团团长徐军现场分享了自己的帮扶故事和感悟
作为孤困儿童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临沂市手牵手孤困儿童心理辅导志愿服务团团长徐军在会上介绍,“爱祖国、心纯粹、无私欲、敢担当、愿付出”,是服务团的价值观;以“正心立德,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人成才”为工作目标,把“不让一个孩子犯罪”作为工作底线。针对孤困女童,由女性志愿者对接,统一送到寄宿制学校上学,目前已持续帮扶176名存在潜在安全风险的女童;针对精神病患者及子女,实施双帮扶:协调精神病医院对精神病患者监护人免费治疗,患者子女安排进入寄宿制学校免费学习;针对全市梳理出的2000多名自卑自闭孩子,举办冬令营、夏令营、特训营等4000多场次的集体活动,让孩子们自编自导节目、分组比赛,孩子们逐步走出了心理阴影,思想和行为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他们先后劝导并帮助124名辍学孩子重返校园,协助211名孩子进入技术学校学习,107名被帮扶的孩子顺利考上大学。
徐军和他带领的服务团把“一帮20年”作为长效机制,8000名志愿者累计走访28万多人次,行程1600多万公里,对全市9494个村庄进行全面摸排,为符合帮扶条件的5317名孤困儿童逐一建立了帮扶档案,并实行“一对一”精准帮扶,“一帮就要20年,不放弃一个孩子”。
图片说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郑日昌正在演讲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郑日昌以《尊重未成年人成长规律构建良好的儿童保护机制》为题作了发言。他指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从未向任何人求助人数占46%。中小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自我情绪调适能力,尤其要关心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心理健康,为遭受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家庭暴力、性侵犯等儿童青少年提供及时的心理创伤干预。他建议,通过心理健康课、心理辅导室,以及家校社协同等进行大中小学生心理疾病预防,“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五育并举促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
图片说明:团中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孙宏艳演讲中
团中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孙宏艳在题为《孤贫儿童的网络保护》的演讲中提到,未成年人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上网比例越来越高,呈低龄化趋势,学前上网人数占比逾30%,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迫在眉睫。而防止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需要社会共治:政府制定法律法规完善保护机制,筑好家庭预防沉迷第一道防线,学校做好媒介素养教育阵地建设,引导社会力量提供志愿服务等。孙宏艳认为,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父母的陪伴、良好的沟通,尊重互联网一代成长规律,是防止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的重要方面。
图片说明:教育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副会长储朝晖演讲中
教育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副会长储朝晖的演讲题目为《保扶并行养育健全人格》。他认为,临沂市“组团队、聚众志、动感情”,从扶心扶智迈向“沂蒙无孤”,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精心帮扶孤贫儿童,比较完整、扎实地贯彻落实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为其他地方开展孤困儿童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他认为,保障是根基,扶持是辅助,需要扩大保障面,加大保障力度,保扶并行。与此同时,从社会长远发展出发,培养孤困儿童健全人格,关注孤困儿童特定的生活经历对人格健全的影响。既要润物细无声,又要针对性矫治,家校社协同,增强归属感、平等意识、自信心、自主性。
图片说明: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宋远升在阐释强制报告制度彰显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则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宋远升在题为《强制报告制度充分彰显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则》的演讲中,以现实案件说明了强制报告制度如何为及时侦控创造前提条件,并围绕强制报告主体与强制报告内容等作了专业阐释。他认为,我国现行的强制报告制度的完善性,已超越了大陆法系的德国等国家,更为接近美国等强制报告制度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他建议由多部门作为强制报告受理部门为单一部门,避免多龙治水;建立未成年人处境评估机制,以保证未成年被害人获得的保护与救助同其面临的侵害或者风险相匹配。
图片说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最高人民法院少年司法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锴演讲中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最高人民法院少年司法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锴的演讲题目为《从国家对儿童的保护义务看困境儿童的司法保护》。王锴从司法角度分析,要在被保护的基本权利与被限制的基本权利之间进行价值权衡,只有被保护的基本权利重于被限制的基本权利时,这种保护措施才是值得采取的。同时,他建议加大对留守儿童权利保护的执法力度。
图片说明: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青少年与学校社会工作委员会副总干事王勉在演讲中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青少年与学校社会工作委员会副总干事王勉在题为《困境儿童的心理救助》的演讲中说,新冠疫情后中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由之前的24.6%上升到30%,不少青少年徘徊在“四无(世界无兴趣,生命无感知,学习无动力,社交无能力)”边缘。王勉强调,90%以上孩子的心理问题是原生家庭引起的,不能因为家长期望值过高、控制欲过强而生出的“伪爱”毁了孩子,忽略了父母陪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图片说明:半月谈杂志社副总编辑周清印作致辞发言
“5年多时间,临沂市实现了5000多个孩子从物质到精神的全面帮扶,叫响了‘沂蒙无孤’特色品牌。‘沂蒙无孤’是推进孤贫儿童保护工作的有效探索,在推进未成年人保护进程中具有典型意义。”半月谈杂志社副总编辑周清印致辞中表示。召开本次研讨会,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汇聚专家智慧,共同探讨总结“沂蒙无孤”帮扶模式特点与工作经验,为全国各地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有益借鉴。在致辞现场,他有感而发,赋诗一首:
《七律·天下无孤》
髫龀已知家不全,弃儿心缺有谁怜?
寡欢花溅思亲泪,厌读风翻劝学篇。
共播阳光暖雏鸟,莫教阴翳伴童年。
幼吾幼及人之幼,天下无孤梦必圆!
图片说明:现场播放专题片
研讨会前,与会人员还先后到兰陵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和兰陵县妇女儿童医院儿童康复医学部等进行了实地调研。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