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幼学子:暑期“三下乡”| 以乡村“新媒人”的视角探寻非遗之美

作为新时代新青年,应投身社会实践,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助力乡村振兴以及文化发展。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暑期“三下乡”星火接力实践团于2023年7月10日赴广东省佛山市杏坛镇亲身感受以及学习杏坛镇小众非遗文化和开展美育送教下乡,深挖非遗文化的价值,对现今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团队成员结合自身的特长,用当代新媒体的方式助力推动杏坛小众非遗文化发展。

杏坛镇,取孔子讲学的“杏坛”为名,杏坛的民间艺术自古丰富,永春龙舟舞狮打鼓样样精,被誉为“广东省民俗艺术之乡”。有一种情怀叫岭南水乡,杏坛镇的逢简水乡闻名遐迩,小桥流水,水道纵横的古村落,历史文化深厚,有着“顺德周庄”的美称。

为响应习总书记对青年“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的寄语,深入贯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影像乡村,匠心非遗。星火接力实践团在杏坛镇穿梭在各个村落中,探寻“龙舟说唱“四件宝”、刚柔结合的永春拳、威慑八方的龙狮、花样龙舟的手工制作,”非遗文化散发出它独特的魅力,他们运用新时代网络媒体的新方式,把他们的所思所感以独特的视角展现出来,以宣传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进而推动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星火接力实践团队以“探寻非遗之美,争做乡村新媒人”为主线。一周内走访了多个非遗技艺传承人和工匠者,亲身学习和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走访杏坛镇龙潭村的龙舟文化,体验给龙头上色,团队成员体会到这是是一个复杂、繁琐的工程且考验耐心的工程,有些油漆涂的厚重,没有体现出龙头的美;有些油漆涂的不均匀,反而会影响了龙头的美感。“逐浪争先展精神,龙舟竞渡齐向前,”在梁师傅的带领下,团队在扒龙舟的过程中也感受到龙舟精神以及学习到一些技巧,是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体验。“一根小棒、一面铜锣、一只迷你鼓,再带上一柄龙舟杖,这就是龙舟说唱人的“四神装。”这与普通的说唱不同,它是杏坛镇独有的小众非遗文化,传承人讲述他的龙舟说唱一路的历程,以描述岭南地区的生活琐事见长,并掺杂当地的俚言俗语,蕴含大量的民俗信息。但由于艺人老龄化现象十分突出,经济回报太少导致年轻传人难招。经过专门艺人指导的中小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是传承龙舟说唱的好载体,但是他们除了参加有限的晚会和比赛,一旦学业转换,就会脱离杏坛水乡,不再参与说唱表演。星火接力实践团队把龙舟说唱这一小众非遗以新媒体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出来,让非遗文化的种子在基层中开花结果,达到文化潜移默化的效果,扎实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在传统文化,故事的传说之中,醒狮一直被视为是中国人的守护神,“醒狮醒国魂,击鼓传精神”星火接力实践团有幸跟着伍师傅简单的学习了舞狮的基本功,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舞狮的难度很大,舞狮需要人们手臂力量够强,下盘要够稳,且肢体协调能力要好。舞狮还需要两人配合舞动,两人良好的默契可以使得表演能更完美更流畅自然的完成,团队成员感悟道它展现的不仅是万兽之王的威武,更是不屈不挠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作为一种非遗文化,这是人类宝贵的遗产,传承更是青年学生的责任,我们要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非遗技艺,匠心传承。香云纱,不认识的人提及到以为是一种很香的纱,一袭纱华,古朴深邃一颗匠心,织就传世经典三蒸九煮十八晒非遗技艺瑰宝——香云纱技艺,“纯手工,日晒,反复....”这就是这项技艺的代名词。在传承人口中和现场观看星火接力实践团队了解到晾晒的师傅每天都要在晾晒场工作,从早上六点钟到下午三点多四点钟,在不停的去去浸泡香云纱;裁剪设计的设计师一针一线缝补....“太阳好我们就能出去工作,我们是靠着天气来工作的。”据欧阳师傅所述,虽然这项技艺痛并快乐着,但总要有人去传承去做。星火接力实践团队在踏进唐贤香云纱博物馆的时候,每个人都流露出崇拜与喜欢的眼神,一种文化自信油然而生,非遗技艺,匠心传承,因为有不怕苦不怕累的手工艺者,才不断造就着文化自信。非遗之美·匠心传承,以乡村“新媒人”的方式探寻香云纱的魅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寻幽探秘,积极投身弘扬非遗文化,发挥学前教育专业优势,服务发展需求,唱响“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的主旋律,为助力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通讯员 王涵)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q444565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44456512@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