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的艺术“拓荒者”----施文潮

施文潮先生,中国最优秀的外国美术史教育家之一,西北外国美术史及西方古典文化在美术界的播种者,5月3日远离我们而去,先生享年96岁。…

施文潮先生,中国最优秀的外国美术史教育家之一,西北外国美术史及西方古典文化在美术界的播种者,5月3日远离我们而去,先生享年96岁。

施文潮1927年生,江苏苏州人,早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理论研究班,师从常书鸿、吕斯百、金维诺教授。原西北师范大学教授、苏州科技大学、苏州教育学院客座教授。曾任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水彩画研究会会员、现代民族书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开启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目标,为了响应党和国家“建设大西北”的号召,与施文潮先生一样的大批知识青年,义无反顾坐上了西行的列车,从富饶的江南水乡奔赴艰苦的大西北,满腔热情地投身于西部开发建设。

今天的西北饱含了一代代西迁人筚路蓝缕、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汗水与心血。另一个吸引施文潮先生踏入西北大地的原因,是彼时有一批如常书鸿、吕斯百这样在国际上有较高影响力的画家,听闻祖国发展需要,毅然抛弃国外的功名利禄,回到祖国全身心投入到西部建设事业中。施文潮先生也是深爱美术绘画,便跟随名家的足迹慕名前往西北求学。1958年施文潮从上海考到西北师范大学,期间被常书鸿(著名画家、敦煌守护神)选拔去中央美术学院进修,期间,施文潮先生的学识等各方面的优异表现,得到常书鸿院长的器重,于1962年重返学院,并留校任教。他是西北第一位专研外国美术史的人,也是当时西北师大外国美术史唯一的一位教师。

西北的生活艰苦,教育资源更是短缺,在“黑板+粉笔”上课的年代,施老师和众多知识青年作为“拓荒者”和“主力军”开坛讲授,这一讲便是悠悠数载,施文潮先生是美术方面的研究者,他开启了西北师大第一门外国艺术学科——外国美术史,95岁的画家王启明在回忆当年时说:“施老师在教学的方面是下了很大功夫的,由于是新开学科,当时学校也没有这方面的教材,他自己亲自到图书馆白天黑夜的查资料,最后他就自己整理编写了教学的讲义发给同学,这对当时来说也是前所未有的事情,最后都是按着他整理的这一本教材,来进行教学。”时至今日,西北师大这门学科所用的教材,仍然使用着施老师当年整理编写的教材。施文潮先生为祖国的大西北美术教育保留了第一部完整的教学资料。

西北师大敦煌艺术学院院长田卫戈教授回忆说:“记得在上课时,他自己做了很多教学挂图,在那个时代,无法看到清晰的图像,更没有电子版的图片,一堂美术史课,没有图像就无法进行,施老师把他在四处搜集的大大小小的图片剪贴在硬纸板上一张张拿出来展示课程的内容其中有一些图片也是彩色的虽然还原的不是很好,但他却用这些图片非常清晰的讲述着课程的内容为我们描述每一位西方艺术大师的风格特和流派渊源。他从西方原始美术一直讲到西方现代主义他在上课时充满着激情语速很快滔滔不绝,似乎从不困倦和疲乏。”

常书鸿先生作为施文潮先生的老师,同时也是同事。有一次在旧书摊被一部名为《敦煌石窟图录》的书吸引了之后,便笃定了要弘扬敦煌艺术的信念。施文潮先生便是当时同他一起奔赴敦煌,扎根西北荒漠,埋头临摹与研究的。在敦煌驻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黄沙漫天的荒漠,人烟稀少,时不时有沙尘暴袭来,没有自来水没有电,喝的是苦口泉的水,盐分高,味道苦涩,刚来的时候都要闹一个月肚子。但是对于绘画的钻研和热爱盖过一切,常常是画到天黑了才收笔,有一次画太晚,回去路上竟然遇到了狼群,幸好同行的向导带了猎枪,击中了头狼,狼群才仓皇离开。

施老师不但是位理论研究方面的老师,同时他的美术功底也相当了得,早年跟随张阶平先生(著名水彩画家、美术教育家)学习绘画,平时上课之余,只要有时间就去画画,特别擅长的是水彩画静物及人像。著名画家李葆竹评价施文潮的画“目前国内水彩画界施老师也是一流水准的”。

张玉泉(中国美协会员,甘肃美协副主席,曾任西北师大美术学院院长兼西北师大书法文化研究院院长)回忆施文潮先生时说:“施老师在教授美术史课的同时,还很喜欢画水彩画,只要他愿意,带写生课的老师就请他去教室画模特儿写生,他作画率意而随性,那种心态,比学生还年轻。他是位勤奋写生、不懈实践的好画家”。

安庆吉(现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美术系副教授,师从张阶平)回忆说:“施老师当年教外国美术史,我在这方面获得的知识,都得益于施老师。那个时候,先生教学之暇,总与高年级和我们1983级的油画班同学在课堂一起写生,他画了很多水彩静物、人体画让我们看,并讲画中的色彩冷暖及在画面上的微妙变化,这对我的影响很深。”

70年前的大西北条件之艰苦不言而喻,吓跑了一波又一波人,也让留下来的人更加坚定建设西北的意义。驰骋的列车载着施老师,离别亲人,告别江南水乡,前往相隔万里的甘肃兰州。迎接他的是漫天飞沙走石,这和老家江南风韵完全不同,除了气候条件,那里的饮食习惯、住宿条件,都让很多年轻人哭了,每天基本只能吃面粉,土豆,每人一个月只有区区的2斤大米,已经是的莫大照顾。一眼望去只有光秃秃的黄沙和泥石,住的是毛坯房,厕所就是屋边地上挖一个洞,三面立上围墙,露天的,下雨天只能打着伞上厕所。面对如此艰苦的生活环境,施老师显得十分乐观,以超常的韧性、毅力保持着对教学的热情。他住在简陋的单身宿舍、每天拿个大碗和同学们排队在食堂吃饭,在艰苦的环境中,他的那份淡定从容和乐观向上的心态,时隔几十年后,当年他的同事和学生都还历历在目。

张玉泉(中国美协会员,曾任甘肃美协副主席、西北师大美术学院院长兼西北师大书法文化研究院院长)回忆说:“在那个年代,对我一个刚从知青插队的农村考上大学的学子来说,西方的美术神秘莫测,遥不可及,但在施老师热情洋溢,循循善诱的的授课中,把我吸引进了西方美术史的长河。学生时期的我,常去施老师宿舍请教问题,看到他桌上的英文词典,知道老师的英文水平后,心里是非常钦佩的。他的人格魅力在不知不觉的影响着我,更佩服这位年长的南方老师,植根大西北,为美术教育奉献了大半辈子。”

在一无所有的艰苦环境下,施老师放弃了更加舒适的环境;放弃了国外更好的发展条件,夫妻远隔万里三十年!为祖国的大西北培养了成熟的西洋美术教师力量,直到晚年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他热爱的大西北。

95岁的画家王启民,在回忆当年一起与施老师共事的岁月时说道:“直到退休后,施老师也依然念念不忘西北师大的美术教育,退休后放弃了回到苏州与家人团聚的时光,毅然还留校继续为学校培养了合格的西方美术史老师,直到他确认可以合格的授课,才安心的退休,我和他共事几十年,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西北师大的美术教育工作。”

施老师教书育人,他的家庭也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氛围,受父亲执着的艺术追求的影响,他的女儿曹伟炯也充满了对绘画的热爱。伟炯说,“想多画些油画,到明年和父亲一起办画展”,将父亲的精神和技术传承发扬。同时她义务在自媒体平台上创建账号讲述美术史精髓。她说这也是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生命有限而艺术的传承是无限的。

在施老先生客厅墙上的镜框里,有一个荣誉证书,证书上写着“基于施文潮先生对美术教育事业的突出贡献特发终身成就奖----西北师大美术学院”施老师将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西北,献给了西北师大美术教育事业。如今在施老师的客厅里,仍然洋溢着西北的味、西北师大的情,施老心里永远装着那片山河、那些岁月,永远装着他的老师、同事、学生和朋友。

西北师大执教时的施文潮先生 施文潮先生和他的同事们

施文潮先生绘画作品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q444565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44456512@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