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师范“热”了 我选择了最冷门的领域

 我们采访了三位教师,分别来自学前教育、特殊教师和乡村教育领域,聊了聊教师生活的“酸甜苦辣”。

  这是学前教育老师孙慧过的第二个教师节,她收到了一幅画。

  在这幅稚嫩的画中,孙慧扎着马尾、穿着绿裙子,和小朋友冰冰一起欢庆中秋节和教师节。

  “冰冰因为生病无法到校,于是画了这幅画,让爸爸妈妈特地拿到幼儿园送给我,我很感动。”

  在外界看来,教师有着稳定的职业、带薪假期和各项福利,教师编成了“香饽饽”。

  教育部9月6日数据显示,十年来中国专任教师增长26%至1844.4万人,教师资格证报考人数增长超65倍,跃升至今年的1144.2万人次。

  教师节前我们采访了三位教师,分别来自学前教育、特殊教师和乡村教育领域,聊了聊教师生活的“酸甜苦辣”。

  “幼教的春天会来,只是慢一点”

  孙慧:24岁,211重点师范本科,珠三角某幼儿园教师 

  学前教育并非我的第一志愿,而是第三志愿,如今却成为了我的职业。

  我是提前批的师范生,高考报志愿排名前二的分别是地理教育、汉语言文学教育,均未被录取,最后滑档到了学前教育专业。

  如果说特殊教育是师范第一冷门专业,学前教育就是第二冷门。

  当时我们一个年级就一个班,班里30多个人,还有3个同学转专业离开。我也曾动过转专业的念头,不过当我真正接触学前教育课程后被深深吸引了——我对“童年的秘密”充满了好奇:小朋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格?和成长经历相关吗?他是如何一步步脱离家庭进入集体的?我想去探寻“童年”背后的一切。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小朋友是实习时遇到的。

  那年冬天,我在珠三角地区一个二线城市的幼儿园实习。我发现W小朋友表现出一些问题行为和情绪问题,例如他会常常情绪失控,对其他小朋友有较强的攻击性。在某天早上的户外活动中,W在跳绳时和其他小朋友发生了冲突。

  “我是红色的,我很生气。”W说。

  “为什么生气?如果是别的小朋友不小心碰到你,也会很生气吗?”我问他。“会,如果重重地碰到,即使不是故意的也会生气”,“我绝对不会原谅!除非他也受伤了。”

  与当时的班主任沟通后发现,W的父母关系不好,经常争吵。爸爸脾气火爆,经常打孩子。虽然班主任和W的父母反复沟通,并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家园合作还是存在隔阂和阻碍。

  毕业后,我留在了这所幼儿园工作,至今已有一年时间。今年9月开学,我第一次独立成为新一届小班班主任教师。

  幼教的工作是繁琐细碎的。

  刚进园的小班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有着严重的分离焦虑,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除了帮他们学习如厕、盥洗、进餐、喝水、洗手、换衣服等生活技能外,还需要组织教学、游戏、安全教育活动,引导小朋友认识生活中危险物品,如插座、刀、开水等,学习保护自己的技能。

  刚参加工作,我几乎没有个人娱乐时间,各种任务排得很满。工作日6:30起床,下午5:30下班,最近开学季,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和每个家长深入沟通小朋友的情况,下班时间延迟到晚上八、九点,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家常便饭。

  毕业前我就听说,幼教行业很辛苦,待遇不高,还受到不少偏见——就是带孩子而已,对学历能有什么要求?211重点大学毕业,可以教中小学,偏偏去教幼儿园。

  我实习时也有老师说:“你们学历这么高,为什么还选工作这么辛苦的专业,如果是我女儿,我一定不会让她读这个专业。”

  幼教群体中有很多硕士研究生,难道这也是种资源浪费吗?

  我觉得不是,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需要有人将理论真正落到实际,不断提升学前教育质量。

  我所在的这所幼儿园是当地领衔发展的省级幼儿园,加上学前教育“5080政策”(指2020年公办园在园学生比例达50%,普惠幼儿占比达80%)、集团化办学发展等教育政策,正处于快速发展的上升期。于我个人而言,也有职业上升机遇。

  但薪水偏低和编制不足,也是现实。我所在的这所省级公立幼儿园,包括园长在内所有人都没有编制。

  幼教也常常被“忽视”。

  中小学老师是分科教学,课任老师完成自己任教的学科就可以了,但幼儿园老师是全科教育,工作八小时都陪在孩子身边,这对老师的要求很高。

  但幼教的报酬却是最少的。

  以广州某区在编老师为例,年薪可能达到16-18万。我刚来这一年,没有编制和职称,加上从教津贴年薪8万左右。

  即便如此,我认为学前教育老师仍是热情最高、积极性最强的一个群体。虽然我们常说,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阶段是人一生发展中最基础的阶段,但它的“春天”却来得最晚。

  从文件发布的频率可以看出,国家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从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到今年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出台,学前教育朝着高质量方向不断发展。

  教育部门还会组织一些课题,从区级、市级、省级到国家级的都有。我们幼儿园非常重视科研驱动教师专业发展,获得很多省市级的课题立项,这也是提升幼儿园整体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支撑我坚持做这份工作的最根本原因,是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我从这份职业中获得了幸福感跟成就感。

  虽然我依然忙碌,但我坚信——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所走的每一步都是有意义的,我相信这个行业充满希望,它的春天终会到来,只是慢一点。

  “211”硕士在乡村当教师

  林萍萍:26岁,某211师范大学研究生,曾是一名乡村教师

  我任教的乡村小学位于中部省份的最南边。前几年因为拆迁、行政区扩建,原先的村小被划分到新区。

  相较于纯粹的村小,学校还算大。每个年级有6-7个班,每个班50-60人,学生共两千人左右。学校老师大多在三四十岁之间。扩建后,新进来很多20多岁的年轻老师。

  2019年,我刚进学校,担任四年级和六年级的英语教师,前期教学设计、备课挑战较大。我的大部分学生来自拆迁户社区的安置家庭,也有留守儿童。

  家校沟通是最“难啃的骨头”。更大的困难是家长和老师双方在学习目标、方法不一致,有的家长希望短期内成绩就能突飞猛进,可老师能做的只有循序渐进。

  很多农村家长也很重视教育,但他们缺乏正确的引导。有些家长会直接干涉我们的工作,甚至会用暴力手段来“解决问题”。

  “留守”导致学生的学习时间集中在学校,离开学校后,学生自制力差,身心发展和成绩都不太好。例如不交作业、单词记不住、不背课文等,都会阻碍教学进度,无法实现预期的教学价值。

  最忙的时候,我同时带三个班,加上早读,每天差不多6-7节课。还要备课、做教具、每天批改200多份作业,让学生到办公室补作业。学校偶尔的其他安排也会打乱教学进度,压力很大。

  收入增长,也是这些年大家涌入教师编制的原因之一。

  教育部提到,全国各地基本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完善中小学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

  如果没有考研,我不会选择辞职。我留在当地工作五年,至少能成为中小学二级教师,有资格参评一级教师,月薪能增加600-1000元。

  老师比较明显的发展界限——刚来的新老师,平稳过渡五年可能就是中级教师,再往上是一级教师,两者的月薪分别约4000-5000元、5000-6000元。

  作为新老师的我,一年试用期的月薪3000元左右,三分之一来自于所在新区的补贴,转正后月薪近4000元。此外还有2000多的学期绩效奖,一万元左右的年终奖。

  即使如此,我的生活还是“捉襟见肘”。

  过去十年,中央投入260多亿元,建设约60万套农村教师的周转宿舍,超83万教师入住。我们学校有不少外地考进来的教师,但学校不提供住宿,租房子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作为90后的老师,精神文化生活得不到满足,没有归属感,也是年轻老师面临的一大难题。学校离城市较远,出行不便,周末的娱乐活动也很匮乏。

  相比城里,社会和家长都轻视乡村教师,内心还是挺受伤的。

  城市和中心区学校侧重高水平教学,但乡村小学的学生情况更复杂,需要教师具有更加专业、多样化的能力。很多老师愿意去乡村尝试,期待被认可。

  我一个同事照顾班上60多个孩子,像母亲一样,将学生称为“儿子”“女儿”,我非常敬佩她。

  去年,我考上某211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后,离开了这所乡村小学。

  这几年除了考上研,我最开心的就是送走毕业班的学生。这个班是中途接手的,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能给我很大的满足感和成功感。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教师工作。“双减”后,很多有经验、有资历的教培教师也转向公立学校,对我们的就业有很大冲击。

  据我了解,就连教师资格证的要求都比以前高了。加上我的本科并非985、211学校的师范专业,找工作挺难的。

  最近,我正在准备9月的秋招。我倾向去公立学校当老师,或进入职校、高校当辅导员。出于收入、教学完成度、个人职业及家庭发展等考虑,我希望留在珠三角工作。

  特殊教育行业待久了,人会变“傻”吗?

  林意涵:特殊教育师范专业,现为广州一家特殊学校教师,工作第四年

  就读特殊教育专业是一种机缘巧合。

  2015年,我入读南方一所师范学校,第一志愿是普通师范专业,受分数线影响,我被录取到了特殊教育专业。我们那届班上人数不多,按照学校本科专业计划招生人数,没招满。

  全国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的大学并不多,广东省仅有五所大学开设。报考这个专业之后,我查了些资料,也请教了身边长辈,一位在残联工作的长辈跟我说,特教的就业和发展前景都很不错,鼓励我勇敢报读。

  有的人刚开始接触特殊人士时,心里会发怵,因为他们的外貌看起来和常人不同,身体和智力都存在缺陷,或是由于理解、表达等能力欠缺,容易产生情绪行为问题,例如孤独症儿童。

  跟这些孩子相处,需要很了解他们,如果你不清楚他们的每一个行为背后的动机,就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导致他们运用不恰当的方式,例如用尖叫、自伤或攻击他人,来发泄自己的内心。

  学生出现情绪、行为问题,我们需要持续观察很长一段时间,再去介入、干预。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有时需要要好几年干预才能见效。偶尔会有挫败感,比如想尽了办法干预、却收效甚微时,我会产生自我怀疑。

  我也曾经动摇过。大一上学期第一次去特教学校见习,很难与学生正常沟通,和我想象中不一样。后来,随着实践次数的增加,我发觉这个专业还挺有魅力的,就坚定地读了下来。

  这是一群单纯的孩子。我教他们“爱”这个字,组词“爱人”,告诉他们这个词语的意思就是“我喜欢的人”。

  “例如林老师的爱人是?”我问。

  有一个学生喊出了他自己的名字。他纯粹地理解为“只要我喜欢你,我就可以把你称之为爱人”,这让我很感动。

  我们特教老师有时候会开玩笑说,在特教行业待久了,人会变“傻”。这些特殊孩子在表达方式上比普通孩子更直接,也没有别的心思,跟他们相处无需拐弯抹角、斗智斗勇,整个环境相对轻松单纯。

  成为一个能生活自理的人,是我们对这些特殊孩子的首要期望。能力较好的学生可能在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进入职教学习,比如酒店服务、洗车、花艺等,能有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

  相比普教,特教专业找工作的难度稍小,我们学校的毕业生基本都能找到对口工作,大部分能进体制内。

  国家大力支持特教的发展,希望特教师资能够稳定,这点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广东省的上岗退费政策。它规定本科学历特殊教育专业毕业、并担任对应学科的教师每人每年1.2万,退费年限为四年,逐年退费,若没有达到相应的服务年限,除了退还上岗退费,还要赔偿违约金。

  广东今年出台的《广东省“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也提到,在保障特殊教育学位供给方面,要实现2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区)建有一所以上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薪资待遇上,给予特教津贴,是基础工资加岗位工资之和的15%。

  未来,我还会继续待在特教行业。我很喜欢这行,也比较认同。特教的发展时间不是很长,所以成长的空间比较大,我挺期待十年后的自己。

  (冰冰、孙慧、林萍萍、林意涵为化名)

  记者 | 查沁君 陈振芳 陈琼烨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q444565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44456512@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