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嘉宾 | 左奕远
编程猫少院士、第17届NOC大赛一等奖、第二届编程猫创新编程国际邀请赛第一名
一千多年前,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一时间,成功颠覆了大众的认知,不禁感叹科学的伟大。而如今,更多的“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切实地发生在下一代人身上。
给孩子一个程序,他能让再普通不过的水果唱起歌来。
1月初,甘肃天水,来自北京的左奕远,在潘石屹捐建的学校里,用苹果弹了一首完整的《小星星》。这番操作,令生活在山里的孩子雀跃不已,更让跟苹果打了半辈子交道的果农震惊。
“这年头,果子都成精了不成?”
其实,苹果还是那个苹果,只不过用了点小心机。“在主控盒里用编程写上程序,利用人体和水果的导电原理,手指一碰水果,就能连接电位,发出程序对应的音符。” 左奕远揭开了谜底。哪怕是“地三鲜”,只要沾上编程的魔法,也能在酒吧里打碟。
对于编程,这个刚满12岁的孩子,总有数不清的“鬼点子”。这也让他在NOC以及编程猫创新编程国际邀请赛上不走寻常路,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究竟是什么样的家庭环境,能让左奕远有区别于同龄人的表现?接下来的时间,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三口之家,找找答案。
风一样的男孩子,偏爱冒险
“小孩子接触任何一样东西,都有一个关键期。”多尝试,就多一种可能。在和奕远爸爸的聊天中,我们了解到,奕远喜欢的东西有很多。除了编程,轮滑和跳高这类冒险的运动,也是他的最爱。偶然的机会,从未练习过跳高的他在运动会上报了名,结果却拿下了全校第一,被眼尖的体育老师纳入训练队列。也正因为那次几毫秒的腾空一跃,让这个刚十岁出头的孩子,尝到了速度的快感。
尽管在训练中有摔伤、疼痛,但跟“起飞”的欲望比起来,早就被抛之脑后了。轮滑亦是如此。“他爱冒险,有时候皮得像风一样。”的确,喜欢不断去尝试新东西,探索新领域,是我们在这个12岁孩子身上发现的最大特点。有科学研究表明,孩子每一次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去学习新知识、迎接新挑战,大脑中的神经元会形成新的、强有力的联结,长久下去,他们变得越来越聪明,成为我们口中的“天赋”。
试想,如果当初哥伦布未曾去冒险,新大陆可能永远不会被发现。正如福特汽车公司总裁菲利浦所言:“假若缺乏冒险精神,今天就没有了电源、激光光束、飞机、人造卫星,也没有盘尼西林和汽车,成千上万的成果将不可能存在。”
当孩子想飞,放手就好了。 正如奕远8岁时想学编程,仅是因为在电脑课上打字比同学快,家人也没多作考虑便答应了。于孩子本身而言,这事足以算是人生中重要的一次“冒险”。在由0和1构成的二进制世界里,再多的想法也可通过程序实现,“快得很”。“每次debug,也是享受速度的过程。” 奕远兴奋地说道。
特别的财商教育,赋予孩子目标感
过度的放手,会不会酿成隐患呢?我们发现,在这个三口之家,自由之下还藏着一份契约。“对于孩子不成熟的想法,我们会支持,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制止,尤其在游戏方面。”一周4次机会,总时常不超过3小时。违背约定,就减少游戏次数。当然,如果获得学习上的奖励,就可以适当地延长时间。
有意思的是,这位在“放飞”与“契约”中生活的12岁孩子,变得越发地有主见起来。在游戏“氪金”这件事上,有着比大人还清醒的认知。“玩游戏本身就是用来锻炼思维策略与灵活性,考验真技术的。” 去年火爆朋友圈的吃鸡游戏,自从改版后,奕远便卸载了。他知道,花钱买装备这条捷径,一点意思都没有。要成为游戏大咖,就必须要一级一级地打,脚踏实地才经得起考验。奕远十分明确自己的“终极目标”是什么。这种想法的萌发,与身处的环境有极大关联。
奕远爸爸在投资公司做风控,妈妈的职位是担任财务经理,平常谈论工作从不避讳儿子,而奕远也总是很感兴趣地“旁听”。久而久之,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一个认知。“你想得到什么东西,得事先明白,要付出什么代价。并对完成这一目的,作风险与可行性分析。”妈妈告诉我们,这其实也是一种“财商”教育。它不只关乎钱,更关乎思维模式。
对于孩子来说,要完成一件事,就要弄清楚它的“目标-资源-计划-行动”之间的因果关联,而这个过程,其实是财务中很重要的“目标-计划-预算”流程。有了目标后,下一步就是根据手头资源,制定合适的计划去实现。“任意一件不经意的小事,都可能成为我们潜移默化,给孩子财富思维的过程。”
奕远妈妈还以大年三十“包饺子”为例,进行了简单的解释:
“目标”确定了之后,让孩子思考,要完成这个目标,需要哪些材料?比如包饺子需要买面粉、蔬菜、鸡蛋,这里的材料其实就是一种“资源”。接下来,就是和孩子一起根据拥有的“资源”,制定达成“目标”的计划。最终动手实施,完成目标。
因此,财商教育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理性教育过程,它形成了对孩子一生有用的能力。再小的一件事,也能培养孩子的目标感与理性思维。这么看来,在玩游戏拒绝“氪金”这件事上,也不难理解了。
成大事者,都在培养未来感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说,“中国现在最强的是‘未来感’ ”。我们在12岁的左奕远身上,隐隐看到了这一点。所谓未来感,就是对未来的感知能力。
在刚刚结束不久的创新编程国际邀请赛中,奕远出于生态保护的考虑,用充满未来感的未来视角,与同伴设计了垃圾分类小程序。一旦垃圾扔入垃圾箱,就会被自动识别类型,然后进入到相应的管道。就算是“奶茶”,也会将“珍珠、液体、杯子”逐步分离并正确分类。除此之外,作品还加了不少环保子游戏。“最近澳洲的山火烧了4个月,森林资源破坏了,数以万计的动物也丢了性命。”他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生态保护的阵营中。
这些,都是他对未来的初步感知。奕远还告诉我们,最崇拜的人就是刘慈欣。“《三体》很硬核,里面提到人类在 2020 年前后实现了可控核聚变。虽然看上去很瞎编,但仔细想想又符合科学规律,至少这种推测特别酷。”
“未来100年左右,人工智能会发展得特别迅速。那时候,人们基本不用工作。大脑会变得越来越厉害。” 在他的设想里,未来,更倾向于是一个思维的世界。这也是机器人不会“干掉”人类的唯一保证。奕远还将想象与期待写进了自己的科幻小说里——人甚至可以在去世前将脑子里的信息导入到芯片里。过世后再将然芯片植入到一个机械身体里。某种程度上,生命就得到了延续。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未来感?奕远调皮地说到:“ 学编程呗,久了就了解到了世界的底层逻辑。” 他意识到科技,是最核心的东西。然而,身边学编程的人并不多,更何况偏远的地区。“接触编程,就是为未来加速的好方式,提前瞥见未来的一角。” 他希望,越来越多的的孩子像他一样,能了解到世界是如何运转的。
于是,带着这种想法,奕远以小嘉宾的身份,参与了编程猫在天水的编程公益活动。在现场用编程给孩子们做了一架会唱歌的水果钢琴,让他们看到了编程世界的奇妙。
在天水,左奕远和56岁开始学编程的潘石屹切磋编程技能。在聊到如何给苹果制定价格才利于销售时,奕远用爬虫技术,一秒抓取了京东的苹果价格体系,并给出了最合理的价格建议。这番神奇的操作,让潘石屹感慨:“能用计算机语言指挥机器干活的孩子,未来一定能有大成就。”
永远没有太迟的开始,于是,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决定拜这个12岁的孩子为师,搭上人工智能列车。
时代瞬息万变,潘石屹与小师傅左奕远达成共识,学编程,不仅是为了适应当下,更是为了赢得未来。眼睛里只看得到现在,和脑袋里装着未来的两类人,注定拥有不一样的人生。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