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长到老学到老,如今的职场竞争激烈,不学习就会落伍,感恩更是每一位学子的赤子心。据调查了解到,遍布世界几十个国家,数十万商业同僚,为感恩母校栽培,喜迎2020年纽海文大学(University of New Haven)建校100周年庆典活动忙碌着。这些散落在全球各地相当多很了不起的学子中,有的正寻找机会希望再次踏访校园,拜访恩师;有的正送寄已出版的专著,以及近期发表在各自领域世界顶尖期刊的研究论文;有的撰写自己在纽海文攻读学位时美好且难忘的回忆录;当然其中也有相当部分学子以各种形式向母校献上一份份厚礼。就在喜迎庆典的前夕,我们有机会访问了现供职于中国国家能源集团(CNEG)属下负责风电大数据研究的UNH校友刘弘驰。
在困难、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总会有人伸出援手、给予帮助。就在2016年的春天,读于天津大学自动化专业(Automation at Tianjin University)的刘弘驰选择了继续深造。毕业后就选报了美国UNH计算机科学专业(Computer Science ),之所以选择去UNH攻读硕士学位,他出于多方面考虑。
首先,纽海文地理位置处于四季分明,季节性气候显著的康涅狄格州,大环境十分适宜于中国留学生居住生活与学习;其次,纽海文位于美国大都市圈纽约和波士顿之间,门类繁多交通形式均极其方便;再次,纽海文坐落在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中间位置,这里也是耶鲁大学所在地,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颇为深厚。
我们知道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3年的时间里,他在UNH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就返回了祖国。他说,应该感恩母校给予他的系统化专业教学,针对他个性化的特殊情况所进行有的放肆地教育与鼓励,使他学习从刚开始的手足无措,到从容淡定,最后能驾驱英文独立思辩,并融入到思维活跃的国际性开放式课堂氛围中,所有这些确保了他最终能顺利获得硕士学位。“异国求学生活对我的人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刘先生带着感恩母校情怀如是说。
在海外学习的道路上,纽海文给了他留学了深刻的印象。在刚到UNH时担心口语没过关,从倒时差(jet-lagged) 起,接着注册报到,以至后来的专业课教学,他一直处于极度紧张的心理状态中。尽管为第一节课预习了挺长时间,该提前考虑的问题也事先过了几遍,但实际课堂上还是很不顺利。
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计算机专业的国际学生绝大部分来自欧美国家,即使有部分亚裔学生,也很少来自中国。初来乍到驻在国语言不熟练,加上束缚于过去接受的教育模式,难以展开与同学老师交流,放不开手脚,只会默默静听,很少乐于表达自己观点,更不敢提建设性意见,或带争论性的问题就成为必然现象。由于UNH的导师与其他国际学生给予刘先生的热情帮助与鼓励,使得他慢慢习惯并逐步融入到思维活跃的开放式课堂氛围中,并能从容淡定地对待每一次小测、小组谈论、上台汇报、期末考试,以及到最后的毕业设计。
在学习中贵在独立思考,使他受益最深的是转变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维逻辑。从他跨专业必修的基础课到自己主修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课实践体会,使他感受最深的是UNH教育乃至整个美式高等教育贵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同学和教授会充分尊重他的想法。在他选修“分布式数据库”(Distributed Database)这门课程时,主讲教授还把他在在微软(Microsoft)的朋友请来给学生作三个小时的讲座,期间这位大专家还和学生们频频互动、深刻交流,并鼓励国际学生大胆地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甚至讲出不怕人笑话的想法,强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到新知识。
留学美国的经历相较于他漫长职业生涯只是非常短暂的,然而UNH的教育给他留下的不仅仅只是深刻印象,而将会使他受益终生用之不竭的知识财富,尤其是UNH的教育模式转变了他过去几十年对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与表达技能;没有UNH传授给他紧扣时代发展的先进专业知识,没有在UNH获得对问题思维逻辑缜密程度的锻炼,就不可能在中国国家能源集团这个处处充分瞒着挑战的大环境中,探索如何适应中国风电行业大数据分析方法,网络安全环境维护与升级领域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
最后,刘弘驰为母校送上祝福:在喜迎母校(Alma Mater)纽海文大学校庆100周年之际,我与有志于留学UNH的中国学子将共同分享上述那段珍贵的,可供借鉴的,且能终身受用的难忘经历。
一句老话“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奋斗吧,少年!为了我们心中的目标,为了更好的明天,为了一切的一切。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