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行而致远,知田野厚度: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学生调研团队深入三都水族自治县开展调研

非遗是民族智慧的瑰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非遗是民族智慧的瑰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贵州省三都县有着丰厚的文化遗产资源。近年来,水书、端节、马尾绣等水族非遗从地方走向世界,但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仍是难题。近日,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学生调研团队深入三都县,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访谈等形式探索遗产旅游的“破局”路径。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调研水族文化博物馆

探古寻迹,文脉相承。调研团队先后来到中国水族风情街、水族文化博物馆、水族马尾绣博物馆、中国西部赛马城等地,与非遗传承人、文旅部门负责人及当地居民进行深入交流,对水族遗产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运行模式、管理方式及三都县基础设施等方面展开全面调研。调研发现,三都县通过打造“贵州村马”IP品牌,将端节习俗与赛事结合,让水族文化通过赛马得到活态展示,带动旅游发展,促进非遗传播。

图为调研团队成员同三都县文化和旅游局运动服务中心负责人交流

然而,调研团队也发现三都遗产旅游现行的发展模式面临挑战。“我们这平时都不太有人的,只有赛马场或者哪里举办活动人才会多。” 万户水寨居民的反馈点明了痛点:旅游产品周期短、社区参与程度小、文化体验浅表化、文化反哺力度弱等。如何破解三都县遗产旅游持续性发展不足的难题,成为本次调研的核心攻坚方向。

图为调研团队成员在万户水寨绣娘家参观手工制作的马尾绣服饰

遗产活态性传承,承古融今,离不开温度和情怀。在三都县“三·八盛宴”活动中,调研团队亲身体验了当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娱活动,在遗产互动中深切感受到西部赛马城的民俗活力和竞技激情。同时,三都县也通过举办联赛、跨区域合作等方式延长旅游热度。只有把群众融入到遗产传承中,才能持续将 “文化厚家底”转化为 “发展新引擎”,让遗产生生不息,让守护代代相传。

图为团队成员在西部赛马城同外地游客交谈

以行而致远,知田野厚度。截至目前,调研团队已收集603份有效问卷,访谈32位相关人士,系统梳理了三都县遗产旅游发展的现状与挑战。下一步将结合数据提出针对性方案,为三都县非遗旅游可持续发展谋划创新之路。

(供稿人:殷亚楠 章正淏 江鸿霖 王亦然 王一芃 王鹏程 张书源)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q444565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44456512@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