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团队携手乡村小学,以漆扇为媒激活非遗生命力

3月13日,重庆巴南石龙小学的教室里,木漆清香与孩童的笑声交织。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画传红源”团队将非遗漆艺引入课堂,以合路村“稻田鱼”文化为灵感,指导38名二年级小学生创作出首批漆扇作品。这场城乡联动的文化实践,不仅让千年漆艺焕发新生,更以美育赋能乡村振兴,播撒下文化自信的种子。

活动伊始,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龚晓雪教授以生动讲解揭开漆艺的神秘面纱。“漆从何而来?纹样有何寓意?”随着互动问答,孩子们从漆的历史渊源、工艺价值中触摸传统文化的温度。

实践环节,团队成员分发环保漆料与空白扇面,手把手指导创作技巧。孩子们以“稻田鱼”为主题挥动画笔,荷叶田田、鱼跃稻浪的乡土意象跃然扇上,童趣与传统碰撞出独特美感。


“ 孩子们的想象力令人惊喜!一幅扇面就是一颗文化种子。”团队成员姚红羽感慨道。作品完成后,孩子们高举漆扇分享创作心得:“我画的是村里的鱼塘,希望更多人知道我们的家乡!”活动尾声,师生与团队合影留念,镜头定格一张张灿烂的笑脸。



此次“非遗进校园”是“画传红源”团队探索文化传承与乡村教育融合的创新实践。通过高校资源下沉,非遗技艺从“静态展示”转为“活态传承”,既激发了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也为乡村振兴注入美育动能。团队负责人肖淋升表示:“未来将持续开发非遗课程,让传统文化在更多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助力乡村文化生态振兴。”作者: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肖淋升 付梓涵 胡群 卜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q444565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44456512@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