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2日,第三届 OpenHarmony技术大会在上海世博中心召开。在大会首日下午举办的技术俱乐部&开发者协会分论坛上,院士、专家及来自众多重点院校的技术导师和教授学者齐聚一堂,聚焦OpenAtom OpenHarmony(以下简称OpenHarmony)技术发展、应用案例以及生态系统建设展开讨论,通过实际的技术分享与案例展示,帮助开发者深入了解OpenHarmony生态中的前沿技术,提升开发效率、性能与安全性;深入探讨大模型的软件优化与边缘智能大模型协同推理技术,以及云边信息同步机制的最新进展,推动OpenHarmony在AI和边缘计算领域的发展;汇聚国内顶尖专家,与开发者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技术俱乐部生态进展,推动OpenHarmony社区的持续创新与成长。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智能软件与系统新技术研究所所长,陕西省智能软件工程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李青山和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讲席教授、副系主任、南科大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主任、IEEE Photonics Society全球主席、中国光学学会、IEEE & SPIE & OSA Fellow沈平教授为本次论坛的出品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指导教师李飞和南方科技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企业导师张雨担任主持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智能软件与系统新技术研究所所长,
陕西省智能软件工程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本次分论坛出品人李青山发言)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科协主席、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凌文、OpenHarmony项目群技术指导委员会(TSC)主席、华为基础软件首席科学家陈海波出席会议并参与了“院士面对面:青年人才发展座谈会”的交流分享。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讲席教授、副系主任、南科大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主任、IEEE Photonics Society全球主席、中国光学学会、IEEE & SPIE & OSA Fellow沈平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主任、教授黎立;兰州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主任、教授周庆国;北京邮电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指导老师、特聘教授熊永平;东南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指导老师、讲师赵玉宇;华中科技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博士后赵彦杰;电子科技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主任、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副院长朱国斌;西北工业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主任、教授张涛;中山大学于帅副教授;华南理工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主任、教授刘富春;厦门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主任、副教授沈志荣;浙江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主任、研究员薛峰;以及北京理工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指导老师徐礼文等专家分别进了主题分享。
在“院士面对面:青年人才发展座谈会”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科协主席、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凌文和主持人OpenHarmony项目群技术指导委员会(TSC)主席、华为基础软件首席科学家陈海波一起,围绕青年人才参与OpenHarmony等开源社区科研与创新与青年学者和专家一起展开对话和讨论。面对青年人才参与OpenHarmony等开源基础软件研究,需要具备哪些关键技能等提问,凌文院士不仅提供专业指导与职业规划建议,还结合自身经历提出宝贵看法和建议。
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讲席教授、副系主任、南科大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主任、IEEE Photonics Society全球主席、中国光学学会、IEEE & SPIE & OSA Fellow沈平教授,就南方科技大学OpenHarmony开源生态进展及OpenHarmony版密室逃脱项目展开分享。沈平从科研平台、合作导师和活动组织等方面分享了南方科技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筹备成立及发展的情况,以“密室逃脱”游戏案例为OpenHarmony如何促进高校产业教学这一话题提供观点和思考。
(图注: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讲席教授、副系主任、南科大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主任、IEEE Photonics Society全球主席、中国光学学会、IEEE & SPIE & OSA Fellow、本次分论坛出品人沈平发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的主任黎立教授,在论坛上介绍了“方舟分析器”——一个为OpenHarmony应用设计的分析框架。据介绍,方舟分析器(ArkAnalyzer),对标安卓世界的Soot,为OpenHarmony应用开发者和研究人员提供面向ArkTS语言的通用静态代码分析能力。黎立介绍了方舟分析器的设计理念和实现细节,并讨论其在助力OpenHarmony应用高效开发以及质量确保等方面的应用实践。他的演讲不仅提供了技术洞见,也为开发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思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黎立教授发言)
兰州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的主任周庆国教授分享了兰州大学技术俱乐部如何通过参与OpenHarmony挑战项目来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经验。周庆国详细介绍了俱乐部的工作情况,包含竞赛参与、技术宣讲、难题揭榜、会议承办等多个维度,以及俱乐部现在实行的通过项目实战、难题实战等等方式来提高成员整体技术水平的人才培养方案。周庆国表示:“基于OpenHarmony的面向挑战的实战人才培养方式,大大提升了人才培养的效率。”据悉,兰州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属于第一批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
(兰州大学周庆国教授发言)
来自北京邮电大学的熊永平特聘教授,在论坛上重点介绍了基于OpenHarmony的三维光场计算技术。光场计算技术正揭开裸眼3D体验的新篇章,熊教授的分享聚焦于如何利用先进的光场算法为OpenHarmony带来新的三维视觉交互体验,展示了在OpenHarmony平台上实现的光场渲染技术,并展望了其在教育、娱乐和设计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前景。熊永平展望到:光场计算作为OpenHarmony生态中的创新驱动力,将推动用户进入一个更加沉浸和互动的3D世界。引领由内而外革新的全息交互新时代。
(北京邮电大学特聘教授熊永平发言)
东南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的指导老师赵玉宇在分论坛上介绍了面向OpenHarmony安全生态的FPGA加速方法。FPGA提供了一种灵活、可重构的硬件解决方案,不仅为网络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还可以凭借其加速功能延展应用于OpenHarmony的安全生态。赵玉宇介绍了基于FPGA与异构硬件架构的下一代网络处理器构建方案,及在此基础上开发的多类型安全应用,同时展望了FPGA加速手段在OpenHarmony开源应用领域潜在的研究方向。
(东南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指导老师赵玉宇发言)
大模型技术是时下前沿热门技术,其与OpenHarmony生态融合成为高校学子钻研的重要方向。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博士后赵彦杰以大模型辅助ArkUI开发的挑战与机遇为主题,为参会者介绍了创新的声明式UI开发辅助平台DeclarUI,它利用大模型技术优化UI开发流程。该平台能够实现从设计图到代码的智能转换,具有精准的组件识别和清晰的页面跳转逻辑和灵活的多平台代码生成,为ArkUI框架提供强大支持,同时兼容多种主流框架。通过独特的页面转换图技术,DeclarUI有效辅助开发者构建复杂的多页面应用。赵彦杰强调“DeclarUI能显著缩短开发周期,提升代码一致性和质量,特别适合ArkUI开发者,并可助力打造高质量OpenHarmony生态。”
(华中科技大学的博士后赵彦杰发言)
电子科技大学的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的主任和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副院长朱国斌教授从活动组织、技术选题、竞赛、校企合作等方面介绍了电子科技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取得的成效,强调了拥抱开源、共建OpenHarmony技术生态、共育OpenHarmony技术人才的重要性。
(电子科技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主任、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副院长朱国斌发言)
西北工业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主任张涛教授,重点探讨了面向OpenHarmony的大模型软件开发优化技术。张涛向与会者介绍了自主研发的自顶向下的应用原型快速开发流程,提出了从需求精准理解、代码可靠生成到测试优化迭代的三步构建方法论,即:引入知识检索技术,增强对开发需求的理解并生成应用框架;利用大模型生成高质量代码,填充业务逻辑;通过大模型驱动的多智能体协作,完成代码的测试、优化与迭代。
(西北工业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的主任张涛教授发言)
中山大学于帅副教授就边缘大模型多设备高效协同推理和分布式微调技术,以及边缘大模型赋能的网联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展开分享。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应用崛起,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关于大模型的竞速赛,由此导致AI算力需求急速攀升。边缘算力在成本、时延、隐私上具有天然优势,可作为云端算力的补充,可更好支撑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陈旭指出,“以大模型为驱动的边缘智能将成为OpenHarmony系统智能化升级的关键支撑技术”。
(中山大学于帅副教授)
OpenHarmony是面向全场景、全联接、全智能的开源项目。基于其适应不同硬件设备和场景的特点,华南理工大学的刘富春教授在分论坛介绍了该校围绕OpenHarmony操作系统的研究与探索,以及如何依托技术俱乐部开发了OpenHarmony机器人、无人机和机械狗,推动OpenHarmony系统在嵌入式系统应用领域的落地和发展,通过构筑自主系统,助力OpenHarmony系统在不同硬件设备中的应用。
(华南理工大学刘富春教授发言)
随着边端设备与云端中心的深入协同,云边数据面临着高效同步和安全存储的复合难题。厦门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主任、副教授沈志荣分享了云边密文信息的高效同步机制。他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的加密同步方案,通过选择特征加密和文件批量同步,减少了云同步时间和流量,可平均减少了72.6%的云同步时间和78.5%的云同步流量。实现了云边数据安全和高效同步。
(厦门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主任沈志荣发言)
浙江大学研究员薛峰则深入探讨了切面技术在安全领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尤其是基于java-agent技术、以及ebpf技术的切面应用,如何动态加载进目标程序,且不修改原程序结构,进而获取到丰富的日志信息,从而为漏洞压制、智能对抗等领域提供丰富的数据原材料,再结合切面融合智能技术,极大提升安全水位、运营效率等。为安全领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浙江大学研究员薛峰发言)
分论坛的最后,北京理工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指导老师徐礼文给与会者从俱乐部学生活动和俱乐部建设等方面分享北京理工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发展情况。据介绍,北京理工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聚焦“操作系统基础软件研究”,秉承“创新产教融合模式,培养OpenHarmony开源人才”的理念,采用“课题承接+人才培养”的双引擎驱动模式,以课题锻炼人才,以人才驱动创新,打造操作系统的人才和技术高地。这种创新产教融合模式,对于培养OpenHarmony人才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北京理工大学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指导老师徐礼文发言)
第三届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开发者协会分论坛的圆满举办,再一次印证了全国高校人才对参与OpenHarmony开源社区的极高热情与积极态度。持续三年的活动不仅促进了更多高等院校的融入这一充满活力的开源社区,也体现了OpenHarmony日益增长的影响力。随着各类重点院校持续成立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越来越多的学子逐渐成长为技术开发者的机会,无疑将为开源生态的持续成长注入新的动力,并推进OpenHarmony的技术革新与前进步伐。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