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送给所有古文学习者和爱好者的礼物

常有人会问:为什么我们要读古文?

读古文,追求文化的源头根本;

读古文,思考万物的来路归途;

读古文,领略英才的生花妙笔;

读古文,体会人生的跌宕起伏;

读古文,饱览山河的钟灵毓秀;

读古文,感怀深情的深刻隽永。

读古文,就是向时光索要一个意义,

如果徒劳,就让徒劳发生……


著名教育作家蔡朝阳老师与你分享文学经验

带你重游古典文学的灿烂世界

寻找古文与时代的共鸣

640_副本.png

《非一般的古文课》以“梦华录”“归去来”和“少年游”为主题编为3册,每册均以年代为序收录33篇文章,全书共99篇。在《非一般的古文课》中,读者不仅能够读到古文之美、古人之思,更能读到阿老师对于“古代文”与“现代人”之间关系的所思所感。

阿老师以分享、讲述的方式,为读者建立起了“古文九十九”这个阅读世界。书中既没有对古诗文的公式化解构,也没有高高在上、“我讲你听”的照本宣科——选文关注的是那些连缀成古代时空的一根又一根“鸿毛”,记录的是古文、古人、古代那些最本真的片段。

翻开《非一般的古文课》,就像在听一位新朋友向你介绍他的兴趣爱好,热情生动、娓娓道来。

640 (2)_副本.png

1..说“梦华录”

“华”者,华章也,用以指代中国古典文学璀璨的篇章。

从其源头渐次展开讲述,蔚为大观。我们置身其中,受到滋养,文学之美,确如梦境,来如春梦几多时;而同时,这又是实实在在把握于我们手中的、构成了我们历史文化传统的部分,也是当下日常生活的审美之源。

本卷选文,多从“华美”二字入手。华美,不仅仅在于辞藻,更在于古人辽阔的精神世界。即便尝鼎一脔,我们也可以想见那个灿烂辉煌、无远弗届的形而上之维。

是为“梦华录”。

在“大成若缺”中,阿老师从介绍老子切入,区区几言就让老子形象跃然纸上,阅读文字,仿佛就能看见老子在我们的眼前。

从老子到老子的思想,阿老师娓娓道来,“最美好的东西,似乎还有残缺,但是其作用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像是空虚的,但它的用途也不会穷尽。”这既是对老子思想的注解,也是阿老师带我们领略的人生感悟。

“陈亢问于伯鱼”选自《论语》,阿老师详尽解释了“不学礼,无以立”的思想内涵,深入浅出,由《礼记》上升至社会规范,又从中解释了我们学习古文的意义。

“不学《诗》,无以言”,我们学习古典文学,就是为了让说的话、写的文章更有魅力,更有水准,也是为了让我们的审美层次得到较高的提升,以及为了艺术地生活在大地之上。

2.说“归去来”

“归去来”,指的是一种文学历程的曲折展开。就像黄河长江,于高原滥觞之处,如泉水叮咚;一旦进入深山峡谷,则闪转腾挪,历经各种阻碍而又奔突不止;最终突出峡谷,堂堂皇皇,朝向平原,如唐诗所说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此之谓“归去来”。

“曳尾涂中”,是《庄子·秋水》篇里的一个寓言。

阿老师从自己的生活出发,向读者展现了人生境遇中的不同选择,继而对庄子的思想进行佐证,“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其中的境界如此广阔,又能看出庄子是如此珍视自由。在先秦诸子之中,庄子是对自由最为敏感的人,也是对自由有着最深的哲学思辨的人。

“徒见金”是一个非常好笑的寓言故事,后人通常用这个故事来比喻利令智昏。阿老师教我们跳出这个故事本身,通过故事来解释正确的人生态度,当我们偏执于一点的时候,就会发生类似的事情。

你所偏执的那一点,恰好遮蔽了你的视野,你就只能看见你想看见的东西了。

3.说“少年游”

虽然文言文这种体式本身已经不再被当代人日常使用,但我们仍在这个伟大的语言和文学的传统之中;也就是说,文言文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活泼泼地存在着,构成我们的柴米油盐,承载我们每日的所思所想,激发我们面向未来的崭新创造。

既沉重,又轻盈;既曲折,又流畅;既古老,又年轻……这就是我们所热爱的古典文学的现代性。它是传统的,又是崭新的;它是年迈的,却又是青春的。它来源于古籍之中,却像水乳交融一般,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里。这是多么值得赞叹的奇妙现象。

读古典文学,是为了成为更好的现代人。“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诗经》)

此之谓“少年游”。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古文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选自韩愈的《马说》,文中通过一个比喻,来呼吁社会对人才的重视。

同时,这篇古文也在抒发着作者韩愈的怀才不遇之感。阿老师从其中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古代的读书人,总有一种怀才不遇的感受呢?”

《陋室铭》是一篇非常有名的古文,即使不知道全文,也听说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两句。

刘禹锡的这篇《陋室铭》写在他身处逆境之时,用这个文章来自勉,表达自己洁身自好的品质。

阿老师在这个看法的基础之上,也提出了一些更为深刻的思考,因为历史的局限性,也因为刘禹锡个人的局限性,从这篇文章里,我们也看到了文人士大夫的自恃身份,用现在的话来讲,这篇著名的文章里,客观上呈现了读书人的一种自鸣得意。


640_副本.jpg


一番博览百家精髓后的一家之言

一部让你洞悉古文“表”与“里”的书

一份送给所有古文学习者与爱好者的礼物

装帧精美,用纸考究,全彩印刷

给每一位读者带去非一般阅读体验

随书附赠精美明信片及读书卡

更有丰富的音频课程期待您的品鉴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q444565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44456512@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