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无所得故:这是讲在我们因地修行时,证到的这种智慧、菩提境界。下面就说明我们的断德、涅槃德这种果位。
这是从凡夫的五蕴、六入、十八界到二乘的四圣谛、十二因缘,再到菩萨的六度万行,继而破相归性,最后由「次第三藏」到「一心三藏」——在《心经》里把它说了个底朝天。用分别法和无分别法来次第圆融,这叫开权显实,权实并重,是不是呀?所以下面呢,这个《心经》就显得更加奇妙,我们一起来看。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其实就是「以无所得故」,起强调作用。它都是讲因,以此菩提之因,证涅槃之果。
心无挂碍:这个涅槃之果呢,也是一步一步往后引导。成就了菩提之果,明白了万法即是一念,他还需要再瞻前顾后吗?「碍」是从横向上来看,我们周边环境、人事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没有哪一样不是我——没有必要再在这里打妄想,搞分别执着;没有当下、当前这种障碍。这个「挂」呢,是从纵向上来看,想想过去,再想想未来。往事或喜或悲,在心里都是一种障碍;来日或喜或悲,往往牵挂在心里。所以无非是从三世十方、时间和空间,来看我们的心态清净不清净。
世间法尚讲,人到无求品自高。不管凡夫还是圣人,你有求,就必有烦恼。那个求的心,当下就是一种烦恼。当明白不生不灭之法,我们对生老病死的恐惧就能放下;除非你是为了教化众生,你有必要长久住世,否则生命可以置之度外。跟大家讲,十几年之前我就求往生,但是现在,我还求多住世。求往生也好,求多住世也好,关键在于破除我执,你得自在。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注意,「以无所得故」是表因,后面讲「心无挂碍」是表果。虽然是讲果,注意啊,前前为因,后后为果,果也有次第性,是不是?无分别不妨分别,因为心里没有挂碍了,所以也没有恐怖。最大的恐怖是不是对生死的畏惧啊?第二就是害怕一些坏人、妖魔鬼怪。那妖魔鬼怪变成谁了?它就是我们自己,你以为它在干什么?梦中也好,定中也好,最最清醒的时候也好,你看见佛从天而降,可不要去顶礼:「哎呀,我的妈呀,老佛爷呀,你终于来了!」而看到那个呲牙咧嘴、青面獠牙的妖魔鬼怪,你也不要害怕,都是你自己。吓唬你,你只要不理踩它,什么事也没有,你还可以居高临下度化他:「你不要作鬼啊,知道吗?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啊,好好听我讲经。」是不是?就怕你自己把自己吓死了。魔都是由心而起,你如果自己不清净,你甚至会把佛菩萨都当成魔。
在《楞严经》「六交报」讲得很清楚啊,你想什么你就是什么;你把别人、别事想成什么,你就是什么,一定要明白。这个「无有恐怖」还包括没有攀缘;你一攀缘就会有恐怖。你对佛菩萨那种庄严相有非常强烈的攀缘感,你必然对鬼魔就有恐怖感。走火入魔者,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一般走火入魔的人很难自拔——他不认为自己是走火入魔,只以为是明心见性了,证果了。你去度他,他还认为你是嫉妒他,你是误解他。
讲到真实法啊,所谓黄金白银、臭狗屎都是假的,明白吗?白天黑夜都是假的。轻与重、白与黑、光明与黑暗、香与臭,都是假的!都是我们的一种情执。你讲臭大便那么糟糕,对于狗来说却是美味佳肴;我们喝的这个水,鬼看到是火,天人看到是石头;我们看到的泥巴、水泥、混凝土,那鬼神看到是虚空;我们看到的虚空,天人看到的也是坚固的国土啊!
这个法,注意啊,已经讲过多少次了,我都有点讲得不好意思了,可是这些法要反复讲啊!你每听一次,感受就不一样,你把《法华经》《楞严经》读懂了以后,你才觉得;「哎呀,原来佛比我师父还啰嗦啊,翻来覆去讲一个法。」明白吗?越是真理越简单啊!就是一句「如是我闻」,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万法都是由我心变出来的。你打一万个比方、一亿个比方,还是这个东西。本来就没有什么东西,是我们的妄想心变化出许多东西;可是许多变化出的东西用真理来讲,一句话就讲明了,你再讲来讲去,仍然是陈词滥调,问题是我们不懂啊!好好想这个道理,怎么叫「无有恐怖」?你有攀缘就有恐怖。这一切东西都是一个人、一个念。妖魔鬼怪呲牙咧嘴,他无非是要一条命;那就给你,然后我再换个好的肉团,我这个心它能吃得掉吗?相反,你生一念欢喜心,生一念感恩心,你这个生命层次又是更加殊胜。
如皋引善寺常弘法师的妈妈,至今健在。当时大病送到医院里去,输水都输不进了,人家准备收尸啊,现在她很硬朗。因为她放下了生死,所以呢,生死就放下了她,是不是呀?她活过来了。世间法就是这样:胆大赢胆小,胆小赢不到。为什么?什么东西我都不在乎了。人到这个境界,他有什么恐惧呀?他得大自在。
所以「心无挂碍」,你不要仅仅是理解为烦恼,连菩提都没有了,明白吗?菩提、烦恼是不是一个东西啊?你可不要说:「哎呀,我证到了菩提我怎么样。」你这就是一种执著;「我明白了一心三藏,我怎么样怎么样……」,你这是一种执著。但是「执著」与「解脱知见」要分开。「解脱知见」——我明明知道我解脱了,但是我不执著这种解脱,这有什么奇怪的?所以「无有恐怖」,是没有恐怖,也没有欢喜,这种欢喜是凡夫的情执。
远离颠倒梦想:颠倒梦想就是烦恼习气,他有没有讲断除颠倒梦想啊?你能断除得了吗?断除了颠倒梦想,就断除了菩提涅槃。颠倒梦想当下即是菩提涅槃,都是我们自己。所以成佛成菩萨不在于你断除不断除,只在于你是否懂得烦恼习气,能否自在把握、转换烦恼习气。
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我看到有一个人解《心经》,讲得可好玩了——「远离颠倒梦想是指菩萨,但是佛呢,叫断除颠倒妄想。」这是曲解如来义。所以这个「远离」,是不是我们相隔一百里、一千公里叫远离呀?不是。你明白了它是颠倒妄想你就是远离,近在咫尺也是远在天边;反之,远在天边也是近在咫尺,关键是明心见性,当下得解脱知见。
究竟涅槃:这个「究竟涅槃」呢,各个教门有各自不同的标准和解释:我们就不讲二十八层天的天人了,那都是凡夫外道啊;小乘人认为证得一个人我空,再也不在六道轮回,再也不现肉团身这种分段生死,证得那个自在的第七识,他认为就是究竟涅槃;那么通教乃至别教认为破相归性,破除了一切所有之相,证入那个空如来藏,认为就是究竟涅槃。
那么圆顿大法,对「涅槃」的含义是从四种角度来分别解释:
一者,自性清净涅槃,简单说为「性净涅槃」。十法界森罗万象、千变万化,没有哪一法不是涅槃,包括诸佛菩萨、天人鬼畜、牛马猪羊,乃至泥巴瓦块、风云雨雾。就拿当下这一个人来说,我们经常讲,宋朝人、唐朝人、秦朝人是不是都是我们啊?三皇五帝时代是不是也都是我们啊?大通智胜佛时代、威音王佛时代是不是还是我们啊?从无始以来,我们有没有哪一个死过一次啊?没有啊!比如这个茶杯盖,它从无始以来有没有死过啊?有没有生过啊?(没有)。在没有现相之前,它是不是一个念呐?我们一个念顽固地打妄想而有了地大,是不是?我们耳闻、目睹、身受,没有哪一法当下不是大涅槃,不管它承认不承认。
不管是狗、猫、鸡、鸭,从究竟意义来讲,都是法尔如是,都是大涅槃;且这个大涅槃,万法都是一个念,万法都没有生灭,要这样来理解。过去、现在、未来,都是我们一个念,当下是一个念,过去是一个念,未来还是一个念。在没有现相的时候是一个念,在现了相以后当下仍然是一个念。
再比如说,我们执著这个手掌的时候,是不是就忘记了两条腿啊?那么忘记了两条腿,两条腿当下是不是还是你呀?所以要破我们的分别心,回到无分别心。当你说:「哦,我不能老想手掌是我,那手掌、皮肤、后背都是我」,当下这一念是不是全身观照了?当下是不是回到本来面目上呀?这个比喻很容易搞明白啊。
我们的妄想心,打个比喻来讲,叫调虎离山,离开了什么山啊?涅槃山。所以佛开示宇宙人生的真理,再让我们回到涅槃山。我们既然能够出来,是不是就能够回去呀?有来路必有去路。这是讲第一种涅槃,叫「性净涅槃」。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你都是大涅槃,明白这个道理,功德不可思议呀!你当下解除对于死亡的恐惧感。
二者,有余依涅槃。余了什么?余了这个肉团,依了什么?还是这个肉团,干什么?来度众生,但他已经证到涅槃了。佛当年三十一岁证果,讲经四十九年。佛这四十九年的住世,就叫「有余依涅槃」;在三十一岁他已经成为圆满之佛,但是肉团身还在示现。那么依样画葫芦,我们现在是不是叫「有余依分真即佛」呀?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即已证到分真即佛,但仍然要依靠肉团身来弘法利生,或者进一步成就自己。
「分真即佛」,简说四十二分,细说六十个圣位。再细细细细说,每一个位都有无量的等级。在《楞严经》里提到的波斯匿王,他是四地菩萨到婆娑世界来,已经是一万次;这一万次都是四地菩萨——也就是说四地菩萨最起码可以分一万个等级,乃至一百万、一万万、一亿亿万个等级,明白这个道理,对我们勇猛精进,至关重要!你多听一堂课,可能就会增加一百个等级;你多念一句佛号,可能就会增加一个等级,大家明白吗?不能懈怠,连走路都要念佛、观照。
不要以凡夫的心认为:《心经》我听了好几遍了,不用再听了。不管是谁,他每讲一次课,境界相应都会提升一次85;即使他每次讲的都一样,听课的人未必就是一样,看光盘看比不看好,一般而言,你看十次光盘,都比不上亲自到现场来听一课。大家在一起,这个磁场的力量不一样。
三者,无余依涅槃。佛当年八十岁的时候,在菩提树下以三昧真火焚化自己,从此这个肉团身在世界上消失,叫作「无余依」;而此时的涅槃,叫「无余依涅槃」。这种涅槃呢,归于空性大光明藏,而离开了妙有大光明藏。注意啊,这都是分别说,他离开了没有啊?(没有)。现在一般人理解的涅槃,都是指无余依;他不懂得「性净涅槃」,不懂得「有余依涅槃」,更不懂得后面还有第四个涅槃。
四者,无住涅槃。怎么无住呢?既不住涅槃,也不住生死,还不住中流;中流既不是生死,也不是涅槃。那么有人讲,既然无住,到哪去了?注意啊,这个无住是对世间的分别法而言:世间的分别法执此非彼——有了生死,他认为就不存在涅槃;有了涅槃,好像就不存在生死;有了中流就没有生死或者涅槃。所以是针对世间那个分别法说无住,无住就是……这个话可难讲了啊!无住就是破除了一切分别,这是不是证到无分别呀?所以这个无住当下是不是就是无所不住啊?你不要以为归到大光明藏的那个是佛、现肉团身的那个是佛,或者也不现肉团身、也不现这个大光明藏的那个时候中间那个东西是佛——你这样认为,都是在打分别妄想。
所以到了「无住涅槃」,就是无所住而无所不住啊!生啊,死啊,涅槃啊,风云雨雾啊,黑白长短啊,有相无相啊,没有哪一法不是诸佛如来法身真常。好好想,你现在当下是不是释迦牟尼啊?是不是阿弥陀啊?这个茶杯,这个茶杯盖,这个话筒,这个风啊、云啊、雨啊、雾呀,当下是不是释迦牟尼呀?当下是不是你自己啊?都是啊。就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我执和妄想分别心自我隔离,自我束缚,而不得解脱。
当年有一位年轻人跪在那里向佛求法,说:「佛啊,您帮我解脱吧。」佛摸摸他的头说:「是谁束缚你了?」好,他就是听了这句话开悟了,说:「佛啊,我解脱了。」有根机的人就这么简单,谁束缚你了?是你自己把自己束缚起来了。
佛不度人,唯人自度。佛只是把这个道理告诉众生,要度是你自己度自己。他只是作为一个过来人,把过来的路告诉你,就是这么回事,信不信由你。所以我们明白了「无住涅槃」,你想一想,世界万法哪一法不是我们真心本来面目啊?只要你自己放下我执,放下烦恼习气,调整自己的心态,当下回归大光明藏。
我们有时候对于一些烦心事,是不是越想越烦恼啊?一旦看破放下,你当下是不是感到自在了?就看你怎样想,你要会用心。其实烦恼本来不是烦恼,你把它当成烦恼,叫庸人自扰,世间有句俗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西方心理学家曾对养老院的两个老人做了观察。一个人呢,不管到哪里,那都是走得非常神气,西装直挺,皮鞋锃亮,走起来「通通通」,像演员出场一样;要坐的话呢,掏出一块雪白的手绢把那个擦一擦,看有没有灰尘,这个人大概活了五十二岁。另外那个人呢,可能成年累月都不洗澡,身上臭气轰天,衣服是破破烂烂的;累了,随便往泥巴地上就坐下来,然后就吹牛:「老子天不怕地不怕,那个张局长被我揍过三次」——就吹牛,是不是?他胸无城府,知道吧?所以这个人写报告的时候,已经活了八十三岁。
大家悟到了吗?越是自命不凡,认为自己怎么庄严的人,命短,为什么?他活得太累,处处都要显示一种不平凡的气氛,有那个必要吗?这都是装出来的。当然后面那个人我们也不可取。这种人跟无赖一样,但无赖往往也能得到长寿,是不是?我们要把这两种处世之道圆融起来。心里坦荡自在,不要刻意地装模作样。一个人果真心地很柔软、很平和,他走到哪里都是佛光普照,为什么?你自然而然流露出那种不凡的气质。
成就我们自己的心不是靠装模作样,你必须有自知之明。不是靠争强好胜,把自己的道树起来,不是的。道,就是你一种自然的品质,你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你一定要相信,你的心跟别人的心是一样的。你知道你有道,别人也知道你有道,明白吗?否则你打肿脸充胖子,到最后只会徒增烦恼。直心是道场。不管是谁,装模做样都装不起来,因为所有的人都是一个心。当我们明白了这四种涅槃的时候,是不是学会了怎样用心呢?万法无非是一个念,这是真正的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跟前面的「菩提萨埵」,含义完全一样,换一种口味而已。「三世诸佛」是不是「菩提萨埵」啊?过去佛、现在佛是已经成佛的菩提萨埵,未来佛是尚未成佛的菩提萨埵,是不是?都是「菩提萨埵」,都是「一个念」。所以「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是重复提醒,加重语气,以显示出这句话特别重要。前后经文反反复复讲这个法,我们要高度重视啊!
曾经有一位居士请法,说:「师父呀,我们在拜佛的时候,那些狗啊,猫啊,在拜垫前窜来窜去,如法不如法呀?」我说:「这个最如法,比什么都如法。」这位菩萨讲:「我们还拜猫和狗啊?」我说:「你们拜什么佛啊?是不是拜三世诸佛呀?」他说:「对呀。」我说:「那三世诸佛的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未来佛是谁呀?」他明白了:「猫狗都是未来佛呀。」「那你拜它们如法吗?」「嗯,如法。」不仅猫、狗,连毒蛇猛兽、乌龟王八蛋、臭狗屎,我们都要拜。
同样是拜佛,各自心态却不同。有的是以烦恼心来拜佛,「赶快拜佛,马上要上班」;有些只把释迦牟尼佛当成佛,把阿弥陀佛当成佛,把自己当成凡夫——这种拜佛有福报,没有功德;还有一种拜佛是拜虚空法性佛,你功德无量——一切万法都是佛,你拜,不知不觉扩大了心量;还有拜冤亲债主佛,把自己最恨的人、最讨厌的人写牌位供在那里,天天拜,强迫自己对他生欢喜心,那个你最恨的人是谁呀?他就是你,你是恨自己。我们不能讲那口头禅时,讲得呱呱叫,遇到具体事情就习气丛生,不由自主;恨不得咬牙切齿,你还修什么行呀?三世诸佛啊,是指一切有情无情众生。没有哪一法、没有哪一人,不是依《心经》「如来藏心地法门」来成就自己。
正如文殊菩萨在《楞严经》所讲: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没有第二个门,没有第二条路,这就是般若智慧。有些人特别是对「无情也能成佛」这一点很难理解,那无情本身是不是佛啊?它是不是我们的本性啊?但用分别法来讲,依报随着正报转。一般而言,无情要转为有情以后才能成佛。讲转为有情也是方便说,它本来就是有情,也就是说它的智慧等级要一步一步地提升。那这个茶杯有没有见闻知觉啊?有啊!
佛在《楞严经》讲那个枭鸟,就像猫头鹰之类的这种鸟啊,还有镜兽鸟啊,它搞一个泥巴团,搞一个水果放在怀里入定,然后就发心:这个泥巴块做我的儿子,这个水果做我的儿子,你知道我讨不起老婆啊,你给我做儿子。然后呢,这一念心感应,这个泥巴块、这个水果就变成有情,变成跟它一样的鸟86。
日食、月食的时候,你看不到光亮,那光有没有啊?有啊。这也是天象变异呀。那么这个时候,一些泥巴瓦块、树木花草在这些日月之精华从上到下经过的时空点啊,当下摇身一变为天仙鬼怪。佛为了恒顺众生的习气,硬是把我们的一个心、一个情,分成无情和有情,这是方便法;要不然一开始讲都是有情的话,许多人不会认可这个法。
那泥巴瓦块、树木花草,变成有情以后,要不要愁它成不了佛啊?它已经转为有情身。注意,有情也能转为无情,那就可悲了,那连畜生都不如啊,连地狱的众生都不如啊!
过去所谓「望夫石」,不是神话传说啊!这是真实记载:一位妇女,站在海边等待自己出海打渔的丈夫归来,一批一批人家回来了,始终见不到自己丈夫人影,所以精神崩溃到了极点,当下成为一块石头;而且那个心呢,始终执著那块石头就是她。类似这种情况是极少极少极少,但不是没有。有情化无情,无情化有情,因为都是我们一念心呐。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也是最常见的一个名相概念。如果简单地把它用汉语来对照解释,那么:「阿」就是「无」,「耨多罗」就是「上」。这个「三藐三菩提」是按照梵文音译过来的,「三」就是「正」,「藐」是「等」,「菩提」是「觉」。所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翻译成汉语,叫「无上正等正觉」。一切万法依照心地法门,皆能成就无上菩提之果。在这里是讲菩提之果,前面是究竟涅槃,互为说明。
在佛法里,有时候菩提和涅槃同时出现,我们分别说为「智慧果」和「涅槃果」,「智慧果」叫「智德」,「涅槃果」叫「断德」;有时各自单独出现,我们也要分别解释为两种功德——就跟解释「心」和「性」一样:「心」和「性」同时出现,可以把「心」解释为「体」,把「性」解释为「用」;如果单独以心,或者单独以性出现呢?我们都要解释为体和用,这个要注意一下。
下面,对这个「般若智慧」,我们从它的本体、力用、范畴,这几个角度来展开观照。
首先呢,它的本体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般解释为「无上正等正觉」。这里呢,它包含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正觉」。正觉呢,它首先从了生脱死的小乘圣人谈起;有了正觉,我们就可以破除三界六道中那种粗重的见思烦恼(佛法里称之为粗惑,也就是贪、嗔、痴、慢、疑),而证得阿罗汉、辟支佛以上的果位,永远不落六道轮回——这是「正觉」,与「三菩提」相对应。
三藐三菩提,就是「正等正觉」。这种菩提属于大乘智慧,已经明心见性。它不仅破除了粗惑,而且破除了小乘果位上那种细烦恼,也称为「尘沙烦恼」。
到了「无上正等正觉」,是表究竟如来果位的菩提。「无上」,它没有上下、内外、左右、前后,没有空,没有有,无住无不住。从这个角度来讲啊,还必须对我们当下、周边所能耳闻、目睹、身受的一切的万法,包容起来观照。
那么,「三菩提」是「正觉」,正觉往前是「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那么「正觉」往后,还有外道的「邪觉」、凡夫的「不觉」以及无情的「无觉」。那些东西是谁呀?他们当下是不是「无上正等正觉」啊?通通都是。只是一层迷悟而已。
「邪觉」呢,包括二十八层天,包括歪门邪道;这里是指有情有义的那种修行人,他想修行,摆脱现状,而且这些人都深信因果,深信三世六道轮回,他仅仅是认识不正确而已——这种人叫「邪觉」。他能修行,而且修苦行,乃至他修行的那种精进力度啊,比修正法之人要大得多,乃至大无量倍;但是如果方向不正,你越勇猛精进,反而遭受果报越重。你说这个问题伤心不伤心?冤枉不冤枉?有些人自以为是修行,其实是在修邪行。
「我执」就是一种「情」,在《楞严经》叫作「想升情坠」,由不得你的。你自己就知道自己的心情沉重不沉重,为什么沉重?无非是情执。自己、父母、儿女、好朋友,这是亲情、恩情;我看不惯一切的东西,这是怨情。你带着这种情执会越修越糟糕,越修情执越重,你总是「我要怎么样,我要怎么样」。还有一些自以为会修行的人,乃至连父母儿女都能放下,他念佛特别精进,持戒特别认真,他念念想的是「我要成佛,我不能犯戒」。这样修,越修我执越重。
你能够在这里听经闻法,一般来讲,与你今生今世没有关系的。这是你前世修得的福报,由护法神在暗中帮你调理一下你们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他们或者支持你们,或者不是过分地反对你们。你如果没有前世修来的福报,没有宿世善根,你连这个道场的门一步都进不了;可是你今生今世的所想所为决定你来世的报应。许多人修行多年,对这些问题竟然一无所知。
修行人要把握当下呀!你带着我执,带着烦恼习气,你就是读《法华经》《楞严经》,自以为是读懂了,其实还不懂。只要你把持一下自己的心态就知道:你怎么样看待别人,看待周边环境?名、闻、利、养、贪、嗔、痴、慢、疑,我们自己一检点就有啊!修行人最大的毛病:一种人容易自以为是;一种人容易自以为非。这是两种心态。
自以为非的人,一般地属于那种比较精进、比较正直的人。他总是感到自己不足;他都不敢相信自己能成佛,甚至还来诽谤正法。我就有这样一个弟子,他既会讲经说法,而且非常严于律己;所以造成了逆反的心态,他看不起别人,乃至不相信「见道当下成佛」这个法。这就很可悲,所以他传法不能成就人,而且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这种人很可怜。自以为非反过来是不是也是自以为是啊?他总感到自己不足、不足、不足,总感到自己没有成就、没有成就、没有成就。他所认为的正法是那种方便法——解行并重。自以为是啊!可是圆顿大法,就是不历修证,一步登天。这是诸佛金口玉言,是祖师大德金口玉言。
另外一种就属于自以为是的人,属于典型的下劣心。他总认为自己是对的,用牛羊眼来看待一切的人、事、法。他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心就污染成乌黑的,很可怜啊。非但没有自知之明,他还好为人师。
那么要解决这个邪觉啊,最根本的根本就是必须把「一心三藏」这个道理契透,你懂了没有?信了没有?连泥巴瓦块、臭狗屎,我们都要有恭敬心、平等心、尊重心,更不要说牛、马、猪、羊、小老鼠这些畜生,我们更应该有慈悲心。何况人与人之间,更何况同修与同修之间,更何况老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什么好讨价还价的,你必须搞清楚;要么你就甘心情愿受果报去。
「地狱门前僧众多」,这个僧众不仅仅是指出家人,也包括修行人团体组织;有出家和在家四人以上就可以叫「僧」——过去有人光讲「地狱门前僧众多」是指出家人,这是片面的。地狱门前往往修行人还多,你说冤枉不冤枉?可是你不修行也不能解脱啊,修偏了就变成邪门外道。因为你的心很执着啊,有些人不修还好,越修反而越坏。他那执着心、贡高我慢心、仇恨心还越修越深,不修行反倒不会这样呢。修行人修出嗔恨心来,你下无间地狱。谁也没有叫他下,鬼也没有叫他下,佛也没有叫他下,是他自己的这个心自然地道交感应。
印广法师 主讲
佛历二五五四年·慈航净苑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