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一周年:教培机构转型 仍有老师私下攒班

“双减”政策落地即将满一周年,这一年当中,家长和孩子松了一口气,教培机构却面临着转型的压力…

  “双减”政策落地即将满一周年,这一年当中,家长和孩子松了一口气,教培机构却面临着转型的压力。考验之下,有的机构成功开拓了新的业务,有的老师顺利转变了新的身份,前景可期。但与此同时,也有少数教培机构离职人员企图重操旧业,拉拢人脉私下攒课,给教育生态带来不和谐因素。“双减”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业务转型

  篮球成支点 开辟新赛道

  “咱们来做一个运球游戏,大家跟着我拍球往前跑,我喊‘木头人’就停下,好吗?”周五下午四点半,精诚少儿篮球和平街校区的操场上,三十多个孩子正分成三个班级进行着篮球练习。其中两个班的孩子年龄只有六七岁,都是篮球的初学者,教练用游戏的方式带着他们熟悉球性。还有一个班的孩子稍大一点,显然已经有了一些篮球基础,教练则针对性地布置了技巧练习。

转型之后,篮球成为了精诚教育集团培训方面的主要业务

  “双减”之前,精诚教育集团在培训方面的业务主要是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学科培训。而在“双减”之后,业务重点转变为了以篮球为代表的体育培训。

  7岁的牛牛是篮球班最早一批学员之一,目前已经跟班学习将近一年,家长张女士对孩子几个月来展现出的变化十分欣慰。“以前小区楼下有好多孩子玩篮球,我家孩子不会,都不敢跟人家玩。现在他也会了,能跟大伙玩到一块去了。”

  张女士很早就有让牛牛练体育的想法,但在“双减”之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她还是选择给孩子先报英语课。如今英语课不上了,多出来的时间正好改报篮球。之所以会选择刚刚起步的精诚少儿篮球班,一是离家比较近,另外在前期考察时,张女士发现机构有明确的教学计划,师资也专业,感觉“比较靠谱”。

  “我们的篮球班招收5到12岁的孩子,按照不同年龄层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制定了详细的培养内容。不光有篮球技巧的训练,也有体能和体测的练习。”篮球培训主管主任毕仲春介绍,“我们的理念是玩中学、抗中练、赛中验,先培养孩子的兴趣,然后逐步通过训练和比赛提高水平。”

  篮球班开设将近一年时间,学员数量已经发展到了300多人。在主管校长赵景芝看来,这次业务转型为集团成功开辟了一条新赛道。“我们有一座新篮球馆马上会建好,未来也打算招更多的孩子。体教结合是现在的大方向,双减之后有更多家长关注到了孩子的体育教育,我们也可以持续为学生和家长创造价值。”

 老师转型

  老师变主播 转行卖教辅

  “双减”之后,从事培训行业的一线老师也面临着身份转换的问题,而带货主播成为了不少人尝试的方向。除了近段时间引起关注的董宇辉,在网上还能找到另外一些带货的“前老师”,而他们主要推荐的商品是教辅材料。

  “今天给您的是七九折的折扣,拍12盒加赠AI智能互动的轻课盒子,额外还会抽奖,赠送价值399元的神兽礼盒……”短视频平台的直播间里,一名男主播正卖力介绍小学语文智能教辅,“大家看一下,语文包含阅读理解、基础知识、古代文学、作文表达等多个模块,可以帮助孩子全面提升文学素养。”互动中,这名主播称自己是在机构从教八年的语文老师,因此不仅可以介绍在售商品,还可以回答家长有关语文学习方面的问题。

  另一个主打中学智能教辅的直播间里,戴着黑框眼镜的女主播看起来也颇有书卷气。“孩子可以先听课,再做题,不会的话再看讲解,这里既有校内基础,适合暑假预习,也有拔高提升,总结解题方法。”提起教辅书中的知识点,这位自称“小高老师”的女主播信手拈来,三句话不离老本行。她表示,自己之前的确是机构的数学老师,所以非常熟悉相关内容。

  “书中有二维码,扫码后可以看到视频,有老师带着孩子一起学。每道练习题也配有二维码,遇到不懂的,也可以扫码获取讲解。”主播介绍称,这套智能教辅用的正是之前机构课程所用教材,讲解视频也是机构老师录制的,“一本书就是一个知识模块,一年下来也就三百多元,比报班划算很多。”

  作为家长,程女士有些动心。“过去一放学就要往机构跑,饭都顾不上好好吃,周末也得四处赶场,现在轻松多了,也算多一种选择,可以在家根据孩子情况灵活安排,效果怎么样暂且不说,起码省了时间和金钱。”

  问题

  机构倒闭后 仍有人攒班

  “双减”之后,大部分业内机构和个人都在寻求符合规定的转型之道,但也有人动起了歪心思。

  “宝贝们的暑假来临,如果有需要帮助孩子规划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课程的家长,可以随时联系我。”前些天,一名许久不曾联系的培训机构销售人员给王女士发来微信。在销售人员的朋友圈里,还特意强调“都是原版课程内容,精品小班课,英语有幼儿段。”

  王女士心生疑惑,在她的印象里,这家机构已经荡然无存,课程又从何而来?“机构倒闭了,我们是老师自己攒的班,主要服务有需求的老学员,对新学员也按一样价格。”看到有家长咨询,销售人员毫不讳言,“之前咱们一周是480元,老师单独干之后打折了,一周300元,分两次课,每次一小时,满班是8人。”

  销售人员称,授课老师是之前机构的培训师,可以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纯英文授课。“学龄前有G0级别,针对5到6岁零基础的孩子,会教孩子自然拼读。”随即,她给王女士发来G0级别的课程大纲,上面列有每个单元的核心词汇和句型,“小学段有4年课程,可以覆盖中考前所有知识点,之后还有3年高阶课,使用的配套教材还是原来机构的教材,报名后会安排邮寄。”

  王女士觉得,这样由明转暗的操作还是不太规范,于是询问销售人员是否有合同。对方回应称没有合同,有问题微信联系。王女士进一步提出,是否可以先安排一节试听课,如果觉得合适,再选择报名,销售人员答复称,“这边是后台系统排课,都是按照12周的课去排,没办法单独选择一次,只能选择一次性将一个季度的学费3600元转账到个人银行卡账户。”

  尽管对方一再承诺,如果听完第一周不满意,可以把剩余学费全额退还,但王女士依然不敢轻易相信,“之前那么多机构白纸黑字的合同签完,都还可能跑路,而这一没合同二没机构,全靠口头表态,怎么让人放心?万一前脚转完账,后脚被拉黑,这些钱不就等于打水漂了?”

  在原培训机构的老师纷纷转行之际,也有家长发出了疑问:“之前的老师教得挺好的,转行是否有些可惜?”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看来,培训机构的转型和老师的转行是为了促成教育良性发展所必然要经历的阵痛。“如果没有‘双减’政策,任由资本涌入培训市场,培训机构为了扩张,必然会使用超前教学、制造教育焦虑的手段。最终的教育生态中,收费高昂的培训机构成了主体,学校反而变得次要,这会大大加重家庭的负担。因此,‘双减’政策对于校外培训机构的整顿是十分必要的。”

  熊丙奇也指出,虽然“双减”已经实施近一年,但家长群体中依然存在着“教育焦虑”,由明面转到地下的校外培训依然有市场。提供违规培训的人员和机构,因为有着很大的经营风险,只能提高价格甚至以次充好,而有需求的家长也只能配合,最终这个地下培训市场完全由“卖方”把控。

  熊丙奇认为,对于这种“地下培训生意”,在开展打击的同时,也要做到疏堵结合,从源头上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关键措施在于学校的提质增效以及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尤其在中高考升学方面,应该探索新的录取制度,改变“唯分数论”的选拔机制。“另外,根据新《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的类型教育定位,提高职业教育地位,推进普职融合,也是缓解家长焦虑的重要方面。只有促进教育多元化,形成更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才能拓宽每个学生的成才选择。”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莫凡 宗媛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q444565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44456512@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