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首个寒假:对恶意涨价的非学科类培训班说不

上不起的“天价”美术课、“一票难求”的足球训练营……“双减”后首个寒假到来,部分非学科类培训涨价明显,给许多家长添堵,也引发公众关注。…

  半月谈评论员 邓楠

  上不起的“天价”美术课、“一票难求”的足球训练营……“双减”后首个寒假到来,部分非学科类培训涨价明显,给许多家长添堵,也引发公众关注。

  此前,为了更好地巩固“双减”成果,教育部于1月6日发布了关于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学校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鼓励布置探究性和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在寒假期间培养广泛兴趣、参加社会实践、分担家务劳动。

  各地纷纷响应。不少地方布置了选春联识生字、和父母一起选购年货、办一份年货数字小报等一些妙趣横生、寓教于乐的寒假作业。走出校园,孩子们通过参与图书馆、博物馆的趣味活动等,让假期更加丰富多彩。

  与此同时,一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借着学生放寒假与家长上班时间冲突的空当,趁机涨价、囤积课时的苗头初显。有网友反映,上了三年的足球培训班课时费提高了近一倍,老师还是原先的人员。一些以艺术、科技、体育活动为培育项目的素质教育类培训班,也被曝出存在教学资质不达标准、辅导老师从业资格不够、班次人数超标等现象,利用部分家长无暇照顾孩子的焦急心态,扩充班级数量,无差别招募老师。“一票难求”、价格攀升的培训机构,引发不少家长抱怨。

  “双减”政策下学科类培训大幅压减,非学科类培训却享受扩张、涨价“盛宴”,侵蚀“双减”成果,这种现象令人忧虑。无论是艺体类的校外培训,还是各式各样的兴趣活动、研学方式,其目的多是培养让孩子能够受益的综合素养、强壮体魄或是健康人格。“双减”之下,这些机构肆意涨价的作法,无疑是片面的逐利思维至上,罔顾了应有的社会责任。

  恶意涨价之风不应纵容。目前,暂未有对非学科类培训统一的标准指导价。正因如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此类培训机构的管理与管控,对恶意涨价的部分机构予以相应处罚,并着力完善管理措施,鼓励美术馆、文化馆等公共空间主体与社区等社会组织开展实践类研学活动,为孩子们快乐学习、在实践中成长提供更多可选择方式。

  对于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而言,也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进一步规范定价和培训行为。与此同时,也应认识到,参加培训并非提升孩子综合素养的唯一方式,家长们也应放下“包袱”,更多给予孩子自主安排寒假时间的空间,并加强高质量的亲子互动、增进和谐的家庭氛围,这些,同样是一堂堂生动的“实践课”。

  来源:半月谈新媒体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q444565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44456512@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