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训广告无孔不入:校门前发广告、公号里推课程

“不区分学科类、非学科类,要确保做到主流媒体及其新媒体、网络平台以及公共场所、居民区等线上线下空间不刊登…

  “不区分学科类、非学科类,要确保做到主流媒体及其新媒体、网络平台以及公共场所、居民区等线上线下空间不刊登、不播发面向中小学(含幼儿园)的校外培训广告。”

  这是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等八部门共同发布的《关于做好校外培训广告管控的通知》中的要求,记者在调查时接到了不少家长的举报:不少机构还在学习门口发放培训广告,众多育儿公众号也是这些兴趣班广告的重灾区。

  学校门前还有人在发培训广告

  每到中午天气暖和的时候,闵庄公园的儿童游乐区就聚集了很多儿童,不少培训机构也盯上了这些“潜在学员”。上午十一点左右,一名中年女“地推”背着两个大袋子到了这里,她从袋子里拿出了塑料小铲子、小飞机、仙女手杖、气球等玩具,不少小孩子们立即被吸引过来。

  “扫一个码可以领一个小玩具。”地推人员一边拿出袋子里装着的二维码,一边给老人解释,只留手机号不能拿玩具,因为扫码关注的时候必须现场提交验证码才算关注成功。这时候有一个孩子拿起了一个充气绿色青蛙,地推人员赶紧摁着玩具,跟孩子家长沟通,“这个大玩具,您得扫两个码才能领。一个编程课,一个舞蹈课,将来素质考试都用得着,您都关注下吧。”

  一名家长看着广告有点儿动心,孩子也想要玩具,她跟地推人员商量了一会儿,留了两个手机号才给孩子换来了塑料铲子。看着孩子拿着铲子在旁边沙坑里挖沙,她告诉记者,只要带着孩子出来,隔三差五就会有人碰到这样的情况,尤其是夏天,很多公园里、甚至小区楼下都有人进来发课外培训班的广告。“说得多了,确实也觉得有些课还是得提早上,要不上学后,学校任务重了,这些课就来不及上了。”

  在万泉小学南校区,记者也看到了两家少儿编程机构的推广人员,其中一个地推拎着口袋挤到了校门口等孩子的家长中间,拿出了二维码和广告向旁边的家长推荐,门口的保安看到后立即过来劝离,“您别在这里发广告。”这名地推拎着袋子稍稍离开了校门,走到了保安看不到的地方,又站在人行道上向其他家长发广告。另外一名编程机构的地推,看到了保安驱离了“同行”之后,干脆拎着袋子躲在校门口往南一百米左右的胡同边上。

  放学的孩子出来之后,这名地推袋子里的卡片、塑料宝剑、贴纸成功地吸引了不少学生,“留个家长电话,能打通就可以领人物卡”,在地推人员的介绍下,陆续有不少孩子用家长的电话换取了心仪的玩具。有的家长拽着孩子离开,地推人员举着玩具追上去,“扫个码就行,孩子喜欢这个,您拿上呗。”

  “每周都会有这种发小广告的,本来就人多,再加上他们这一弄,更走不动了。”一名家长搂着孩子从人群中挤出来,一边吐槽,一边建议,“刚开学那段时间,发广告的最多,希望管理部门定期来清理一下!”

  公众号的“鸡汤”里卖的都是兴趣班

  不少育儿公众号更是各种兴趣班的广告重灾区。记者关注了十几个育儿公众号,从之前发表过的文章来看,这些公众号主要面向的都是学生家长,涵盖了从幼儿园、小学直到中学的各个年龄段。

  在一篇主要面向低龄孩子家长的文中,文章抓住了家长担心孩子视力的问题,在标题突出了“让孩子少玩手机,这套书可太有办法了”,在介绍了一些电子产品对孩子眼睛可能会造成损伤之后,马上说到了“正题”,就是给孩子报计算机通识课,声称既能满足孩子玩电子产品的愿望,又能让孩子玩着就能掌握数学知识和编程思维;

  一篇则以培养孩子的财商为噱头,很快就推导出结论——“二胎妈妈发现比存钱更重要的是给孩子报班”,然后推荐了各种小学课堂,声称能培养孩子自驱力;

  另外一篇则貌似贴心地提醒未来要入学的孩子家长,开学后可能发现很多科目跟不上,最好提前试试某个机构的新课程,提前学会拼音、加减法;

  还有一篇则劝导家长不要鸡娃、不要内卷,结果没说两句,就把话题带到了小语种成为孩子新的突破机会,推荐第二外语的学习课程……

  这些“软文”让很多家长反感。刘敏就曾经是各类育儿公众号的忠实读者,原来一直“照着书”养娃的她,从五、六年前发现很多公众号都变成了广告平台,这也让她逐渐不再相信这些网文,“说是给家长进行心理疏导,结果这些‘鸡汤’里头熬的料,都是各种兴趣班,最终还是收了广告费来诱导家长花钱的。”

  同一个课程被包装成多个噱头

  “除了朋友间互相推荐之外,我们知道的培训机构,多数都是从这上面看到的广告。”刘敏告诉记者,因为关注的公众号比较多,她还发现了一个特别可笑的现象,同样的一篇推广文,会在不同教育类公众号上改头换面出现,“有的说是自己亲测,有的说是能开发思维,有的说是传承文化,好几个主打‘好爸爸’人设的教育号,说是自己带孩子去体验的,连体验的照片都是同一张。”

  记者在查找时也确实发现,比如同样一个机构的少年围棋课程,有的公众号以开发数学思维的名义推广,有的则以提高专注度的重点打广告,有的号称能当特长进重点学校,有的则把知名围棋选手参与课程做为噱头……

  方朋就曾经被这类广告击中,給孩子购买了一个美术课时包、一个编程课时包,最后发现所谓的上课就是給孩子看录播视频,“最应该管的就是这类‘软文’,看着好像是分享经验,其实都是商业广告。”

  《关于做好校外培训广告管控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将校外培训广告管控纳入互联网信息管理的重点内容,对于违反政策代理、制作、刊登、播发校外培训广告的电商平台和其他互联网企业,要坚决依法处置,这也给了方朋希望,“这些网文是最有欺骗性的,而且他们发布的一些似是而非的信息,也没法去求证,特别容易制造焦虑,能进行更严格的审核和监管,受骗的家长也能少一点儿。”

北京日报客户端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q444565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44456512@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