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字思维和数字技术,为职业教育打开广阔视窗

曹文斌、邓剑华和殷俊杰都是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的电子商务专业高职一年级学生,三人在中职时期就一同学习软件信息与服务专业,进入职高后依旧保持着亲密的同窗关系…

曹文斌、邓剑华和殷俊杰都是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的电子商务专业高职一年级学生,三人在中职时期就一同学习软件信息与服务专业,进入职高后依旧保持着亲密的同窗关系。谈及未来规划,三个人虽然各有打算,却不约而同地锁定了蓬勃发展的互联网电商:18岁的曹文斌,梦想是通过电商为自家饲养的家禽打开销路;同样是开网店,19岁的邓剑华和殷俊杰则另有方向,他俩一个遵义习水人和一个贵阳人,都期待着能够用电商带货的方式,把家乡的土特产推向全国,这当中就包括了“习水麻羊”——尽管是中国国家地理的标志产品,在知名度上却远远不及其他同类特产。

在中国,有大约600万中职在校生,这些学生在毕业后,有的会奔赴制造业,成为助推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星星之火”;有的则会选择服务行业,以自身的专业技能搏出一片新天地。相较于这些中职毕业生,曹文斌、邓剑华和殷俊杰的选择和他们不一样:他们在中职毕业后,依旧有意愿和机会进入到高职学习,并有望以数字技术和技能立身,未来有机会加入智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也有极大可能在互联网上参与创业或就业。

越来越多像曹文斌、邓剑华和殷俊杰这样的职高学生,正在迎来新的发展“视窗”——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赢未来计划”的指导下,一个叫做“数字技能赋能”的项目,润物细无声地改变了他们的学习观和职业观,也同时为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与人生规划提供了新思路。2021年 1 月,微软宣布在中国启动“数字技能赋能”项目,携手多家公益组织、企业及培训机构,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助力50万面对数字化转型和职场转型挑战的青年学生和求职者,为他们提供就业所需的数字技能培训。

打开学生的数字视窗,让人人都有“出彩”机会。“数字技能赋能”项目正在源源不断地为中职和高职学生“赋能”,予力他们成就属于自己的不凡。

三位学生的经历,折射数字时代的改变

三位参与“数字技能赋能”项目学生的合影(从左到右:殷俊杰、曹文斌、邓剑华)

2020年,与很多中职学生一样,曹文斌、邓剑华和殷俊杰对“数字化转型”开始有了逐渐清晰的感受——从传统信息技术,到以电子商务和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并且进一步影响到了他们在职高专业上的选择。幸运的是,身处贵州贵阳的他们,赶上了新技术时代的“头浪”——自2015年开始,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扎根贵阳,标志着贵州成为国家级的大数据战略基地。伴随着“数字技能赋能”项目,更是让这些职高学生幸运地搭上了转型升级的“头班车”。

2020年,曹文斌、邓剑华和殷俊杰在“数字技能赋能”项目的支持下,参与到武汉联想智能制造工厂的实习。也恰恰是在这里,邓剑华和殷俊杰迎来了有着特殊意义的“成人礼”——走出学校,进入实际工作场景。在武汉联想平板电脑制造车间里,三人各有分工。曹文斌的岗位是“锁附”,即手工将螺丝固定到平板电脑上;邓剑华的岗位是平板测试,即对内存卡、屏幕和按键等进行测试;殷俊杰则主要负责平板电脑的外观检查。实习期间,最让三人震撼的是,越来越多的工作正在被智能制造机器取代,遍布车间的AGV智能运输小车也已经实现高度自动化。

“进入智能制造车间之前,还觉得比较好找工作。来到这里才发现,大部分工作都被智能化和自动化了,需要专业知识才能操作这些智能机器。找工作的挑战增加了,我意识到,必须要多学习新知识”,邓剑华感叹说。有着同样想法的还有殷俊杰,他下定决心,“能再往上闯就闯一下”。曹文斌则认为,“数字技能赋能”项目中的PPT、Excel和Word以及HTML5网页制作等课程,对他未来的“网店梦想”有很大的价值。这三人在完成“数字技能赋能”项目后,都决定继续升入高职进修,而不是马上步入社会。可以说,“数字技能赋能”项目,打开了他们数字时代的新视窗。

人人参与、人人出彩

吴永文是贵州省水利电力学校龙里校区的教学督导,同时担任本校“赢未来”和“数字技能赋能”项目的综合素质课程教师。58岁的吴校长已近退休之年,依旧怀揣多年如一日的职教热情,力争事事亲力亲为。他表示:以前的中职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在毕业后就选择了直接进入社会求职,而不考虑继续升学;而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以及社会对职业教育学历逐步提升的要求,越来越多中职学生开始选择继续深造和学习。

“‘数字技能赋能’项目不仅带来了最实用的数字技术,更带来了性格和职场技巧等综合素质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这个项目有微软这样世界一流科技公司的参与,这家公司涌现了大量的杰出人物,也能够为我们的职教学生们树立现实中的职业‘出彩’榜样”,吴永文老师道。

吴永文老师正在为“数字技能赋能”项目的学生上课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于2016年启动“中等职业教育赢未来计划”(现“赢未来:职业教育提升计划”)。从2019年开始,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赢未来计划”项目试点范围内,微软与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协作者”),面向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贵州省财政学校、毕节市财贸学校以及贵州省水利电力学校,提供以就业为导向的、涵盖多种数字技能的培训。现在,“数字技能赋能”项目的能量正在通过更多合作伙伴延伸向更多职教学校和求职者。

2020年6月18日,来自贵州省财政学校、毕节市财贸学校、贵州省水利电力学校、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四所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以及协作者和微软等项目组成员参加了线上的综合素质能力教师培训开班仪式。这意味着有更多的职业教育教师参与到了项目的培训和授课之中,让“人人参与、人人出彩”的项目精神扎实地落到了实处。

四所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与协作者、微软等项目组成员

共同参加线上综合素质能力教师培训开班仪式

姜兴羚是贵州省财政学校的网络技术方向课程教师,她不仅在“数字技能赋能”项目中任Word课程老师,还在该项目中担任班主任。在姜老师看来,“数字技能赋能”项目课程总体学时不长,但实用性很高,姜兴羚是网络技术方向的课程教师,但是她对于很多Office技巧也并不十分了解。通过“数字技能赋能”项目的教师培训,她掌握到不少Office技巧,并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姜兴羚强调,“数字技能赋能”项目的实操性特别强,通过教学练用而不是“满堂灌”的方式,让人人都能参与、都上手即用,用数字技术为每一个项目“添彩”。

姜兴羚老师正在为“数字技能赋能”项目的学生上课

数字技能赋能,培养成长型思维

从在校教师培训入手,从数字技能和综合素质两个方面对教师能力和素质进行提升;教师完成培训后,再对其所在班级的学生进行定向授课——这种“授人以渔”的方式,进一步强化了项目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也从侧面推动了当地教育资源的提升。

珠海协作者社会工作教育推广中心的常务统筹刘常鑫就提到了他参与推行“数字技能赋能”项目的初心:其所在的珠海工业园区内有生产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电子产业链。工业园区内很多职工都是流水线工人,他们中大多数是来自广东周边省市农村地区的中职学生,这让刘常鑫对中职学生的就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有了深刻的感触。

职业教育是工业革命的产物,职教学生也确实成为了生产制造业的主要劳动力群体。在传统制造业时代,培养大批具备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是大机器生产时代的要求。在向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的现代生产制造中,一方面需要流水线工人具备一定的数字技能,以辅助生产制造流程和管理;另一方面,还需要他们不断学习新的智能制造机器和软件技术,从而在自动化生产环境中不断发展。刘常鑫介绍,工业园区里经常有工人自费几千元报名计算机培训班,而像“数字技能赋能”这样的项目,能让职教学生在校园中免费完成实用计算机软件培训,极大减轻了职教学生的经济负担。

微软大中华区公益事务总监王岭女士表示,“数字技能赋能”项目的目标是打开求职人群对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的认知窗口,助力求职者掌握实用的数字技能,培养成长型思维和终生学习的习惯。科技发展正在重塑劳动力市场和经济结构,很多需要数字技能的岗位急需人才。微软作为一家科技公司,看到了职场正在发生的变化,深感有责任推动数字思维和数字技能赋能。

王岭还提到,微软的“数字技能赋能”是一个全球项目。除了中职学生外,还面向高职、残障人士以及待业求职者等广泛就业和待就业人群提供培训。除了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协作者,微软“数字技能赋能”的合作还包括:与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合作,通过在线培训云平台结合线下授课更广泛地覆盖全国各地的职校学生和求职中的青年;与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合作,聚焦残障人士就业技能提升等。围绕“数字技能赋能”项目,微软还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包括对微软认证费用的大幅优惠等。此外,同样在中国专注职业教育领域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施耐德电气的“碧播计划”(BipBop),也将引入微软的培训课程,双方在专业领域、平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将进一步结合。

结语:“数字技能赋能”只是一个开始。数字时代的教育公平,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人生出彩、梦想成真。数字时代的教育公平,需要更多像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协作者、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联想、施耐德电气等多方力量的参与。未来,微软在中国将继续在数字技能人才培养领域加大投入,帮助多元化的人群获得数字化成长机会。数字时代,人人参与、人人尽享、人人出彩。

关于“数字技能赋能”

微软“数字技能赋能”项目,致力于以数字技能融入职业教育,关注新常态下多元化人才求职需求,依托自身的技术、课程资源以及平台,携手多家公益组织、企业及培训机构,打造本土化的数字技能培训项目,从多维度、多领域赋能多元化人才。微软在今年内通过这一项目,为50万面对数字化转型和职场转型挑战的青年学生和求职者,提供就业所需的数字技能培训。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q444565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44456512@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