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课堂亮相中国职教学会学术年会,将持续高效地向社会输送高技能人才

2020年职业教育进入提质培优的新阶段,职业教育数字化升级也步入高速发展时期,政府鼓励职业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引导规范职业教育数字化升级。在此背景下,为深入探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新思路、新理念、新...…

  2020年职业教育进入提质培优的新阶段,职业教育数字化升级也步入高速发展时期,政府鼓励职业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引导规范职业教育数字化升级。

  在此背景下,为深入探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新思路、新理念、新举措,明确职业教育在百年变局背景下的新使命、新作为和新担当,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于1月31日召开。会议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主办,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承办。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鲁昕在会上表示,为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和人才需求精准对接,需要从数字化能力、工业APP、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三个方面切入,重塑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则在主题报告中指出,全球制造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度重构,工业互联网为重塑我国产业基础能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了有力支撑。

  腾讯课堂作为国内最大的在线终身教育平台,受邀出席本届年会。腾讯教育副总裁、腾讯课堂总经理郑洁在大会作了“职业教育升级与数字化改造”的主题演讲。

  关于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郑洁认为线下线上的双线互通、深度融合将成为职业教育重要趋势。职业教育机构只有对需求较强、易在线化并具备一定职业认证体系和评价标准的新科目进行扩充,通过OMO的教学服务交付,才能夯实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科技和教育也将持续双向融合。科技对在线教育的改变,体现在连接、内容与教学效率上。通过连接能力,将优质教育资源提供给更多人群,让二三四线城市也能享受一线城市的教育资源,为特殊人群推荐更合适的教育内容,让教育更加均衡化、个性化、智能化与精准化;通过数字化内容能力,打造个性化与趣味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所学科目更感兴趣,学习体验更加友好;另外,科技推动教学效率的提升,AI、图像识别、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的能力,让教学变得更高效。

  此外郑洁指出,在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学员、教育机构、院校、企业将进一步无缝衔接。职业教育的生命力体现在持续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职业人才。她表示,腾讯课堂将担负起终身教育的数字化“立交桥”角色,连接上下游的各个端口,使职业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真正畅通无阻、高效地向社会输送高技能人才。

  从用人需求出发,2020年腾讯课堂打造了互联网薪选课程体系以及互联网就业班。课程内容和学习模式从企业用工实战角度出发,在学前腾讯课堂广泛招募教培机构,并对其课件、教学、师资等进行筛选认证;在学后对学员进行考试考核,测评合格的学员将优先推荐给腾讯招聘部门,以此搭建职业教育的学习和就业闭环,匹配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并且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

  在职业教育数字化升级的大背景下,只有搭建面向行业人才技能提升的终身教育产业平台,才能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产教深度融合、规模化职业技能提升。郑洁介绍,作为国内最大的在线终身教育平台,腾讯课堂一直致力于利用自身技术优势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构建终身教育的产业互联平台。

  迄今,腾讯课堂已累计服务学员4亿,每周有上千万学员在腾讯课堂在线学习,疫情期间在线学习总人数超过6000万,并吸引了超过3000家线下职业教育机构在平台注册运营。通过腾讯课堂的流量、工具、品牌、运营和生态等赋能,培育和孵化年营收超千万的在线教育机构超过百家,更有机构实现营收过亿。截止目前,超过30万的机构、学校、企业在腾讯课堂开展在线教育,上架销售的课程超过30万,平台完课率达到70%,是行业平均值的4倍。

  郑洁同时提到,目前整个在线职业教育所面临的瓶颈靠单一的平台力量是很难解决的,如何规划好生态链中的散点连接,推动各个端口、上下游关联企业步调一致,高效衔接和协作是生态合作的难点。

  她表示,只有在政府支持以及产业升级大行业背景下,联动政府、行业协会、院校及机构、就业产业链的上下游力量,各方角色开放合作并数字化链接,才能形成行业生态集聚效应和行业价值的高效循环,真正通过终身教育产业互联平台实现职业教育的全面数字化。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不作选择或买卖依据,稿件如有侵权请速来电来函删除。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q444565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44456512@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