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学术副院长张纯信教授:金融教育点亮人生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人工智能已经在许多领域取代了人。如果说学校的理论教学是一个“根”,如今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将未来教育的目标,从工具执行能力的培养转移到思维模式的建构。通过让孩子们尽早接触金...…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人工智能已经在许多领域取代了人。如果说学校的理论教学是一个“根”,如今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将未来教育的目标,从工具执行能力的培养转移到思维模式的建构。通过让孩子们尽早接触金融教育和其他学科的通识教育,让关键观念从小在他们的头脑中扎根。
  学校的知识传播是这个社会中最无私的存在,尤其是在高等学府。高校里汇集了这么多有学识的人,而他们的目标就是把自己多年的积累无私地传授给更多人、传播得更远,从实际上影响并提升行业运营水平和社会有效应用。比如,科研成果发表的高度、传播的广度、引用的次数决定了研究的价值。被更多人知晓的知识和观点才更有价值。有别于一般社会中的知识传播——创新发明的贡献者往往期待成为知识产权的拥有者;而学校的知识传播,利益牵扯相对少,传播的阻力相对小。因此,学校的正式教育是年轻人成长最重要的渠道。
  如今的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教育行业也要跟上。因为人才是国家竞争力的基石。作为一家国际化的金融学院,我们力争做世界一流,将培养全球领袖作为目标。在这一定位下,我们吸引来的是立志于成为世界一流的人才,基于此我们才能做成一个世界级的商学院,回馈社会和国家。以这样的定位和高度立校,意味着我们要肩负很多责任。

  在学校教育中,理论基础是“根”,事实围绕它延伸,不会偏离太远。教育也许能总结为“放牛吃草”,理论基础就是那棵学生们绕着的树,而探求知识的学子在四周摸索草场,不会离这棵树太远。
  做研究也是如此,了解一件事情首先要关注其中的真理,再了解其中一些因素偏离这个真理的原因。比如投资一家公司,它的未来收益和风险即真理,而为什么价格会偏离这个真理,这就是要进一步挖掘的东西,也就是在已有的理解和知识中寻找新的真理。再比如投资跨国市场,前提认知是美国和中国的市场真理也不尽相同——市场是由人构成的,因此不同国家的市场有其相似性。但是美国与中国的投资环境和市场动态不同,在跨国市场中投资或合作时,就必须将两国的共性和差异都包含或考虑在内。
  每个时代的人都有不一样的人生追求,教育者需要以适当的方式激发这代学生的潜力。在千禧之交职业启航的70后可能考虑更多的是生计问题;其后不担心谋生的80后更看重工作上的认可和尊重;而驱动这代90后生力军的人生引擎是“热忱”。新一代的行业新秀凭借热忱与投入,能尽其所能,将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到最好。
  如果要考虑孩子在哪个阶段接触到金融学的理念更好,我认为金融学或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必须纳入年轻人的教育计划中,包括在K-12阶段。特别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金融概念,越早出现在孩子的视野中越好。
  金融学是一门独特的社会科学,它重逻辑、可量化,通过简化的公式和具体清晰的例子把虚的理念量化,让人更容易接受。所以,不妨把金融工具和理念更多地揉进生活实践,继而提升孩子对生活的理解。
  我们做过一个有关社会化分工的有趣实验:让十个孩子用同样的材料做十份三明治,成果五花八门。事后我们对孩子们分别说,你就负责烤面包,你就负责涂面包,你就负责洗菜、把菜放上去。每个人负责一件事情,再做一次三明治,结果大相径庭,他们做得既快又好。这种分工和标准化,也是实践了经济学的重要理念。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教会孩子:合理运用分工专业化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又比如,风险和报酬等核心金融理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般而言,高报酬、高风险。但是我们也应该了解到部分风险是可以分摊的,对于那部分无法对冲、必须承担的风险,如果没有合理的奖励,我们在理智情况下不会去承担。这个观念就不仅仅属于投资学,它可以帮助年轻人了解生活中的利弊,了解什么是金融学所谓的“CP值”(Cost-Performance Ratio),即成本-收益和性价比的概念。具体来说,就是要为自己有限的人生思考:什么对我是重要的?我的报酬在哪里?有形的或无形的“报酬”包含哪些?为此我要付出多少?承担多大风险?风险和结果的关系是什么?关注风险并对冲风险。我认为年轻人可以尽早接触这些理念。再举个例子,“沉没成本”(Sunk Cost)的概念能对我们的决策产生很大影响。比如做投资决定时,看的不是已经投资了多少,而是看还需要投资多少以及未来收益是否满足这一投资额和风险。这就需要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而有些人爱钻牛角尖,走不出过去失败的阴影,继续在错误的“投资”方向或是人生选择上一意孤行。辐射到日常生活,在每一个时间点上,我们都应该从沉没成本和未来收益两方面比对现实,思考未来的指向,而不是沉迷于过往。
  金融教育可以作为一个切实有效的学习载体。它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理论框架和一个个具体可见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说明一些深奥的概念和道理。但可惜的是,如果学生到了本科甚至研究生阶段才接触金融学或经济学概念,不但可能会发现自己专业方向的选择已经滞后,而且可能会因为接触基本理念太晚,而难以适应行业和生活的实际应用场景。
  不妨在早期教育种下金融理念的种子,等孩子积累了阅历和认知,就会时不时反刍某些理念,并结合自身境况独立地深入思考。了解一个金融理念的来龙去脉,并把它作为学习载体融入自己的生活认知和实践,这就是金融在通识教育中的意义所在。当然,金融教育不是无本之木,早期金融教育需要依托一个全方面的课程体系和教育理念,而系统性早期教育的欠缺是目前我国教育体系的短板,是需要社会各方合力完成的重要使命。

            

         

  声明:本文转自互联网,内容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q444565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44456512@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